首页 > 读书笔记(2004) > 读书笔记:《楼上楼下 屋里屋外》-

读书笔记:《楼上楼下 屋里屋外》-

2005年7月31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2004年07月28日

《楼上楼下 屋里屋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读完《楼上楼下 屋里屋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购于卓越网。
    一本影评集,大多数的作者应该不是电影理论的专业工作者,而是作为一个观者的感想。许多的内容并不是集中在电影本身,散布到一些相关的内容,或者说讨论一些文化上的母题。因此作为一种散文,可读性很好。书的装帧采用了彩印,穿插不少相关的图片,看起来赏心悦目。作者有许多曾经在《万象》上读过他们的文字,许多当时并不是很喜欢,原因是经常拿这本杂志很《读书》做比较。后来发现这两本杂志其实是一些问题的两个方面。


    关于这样的影评,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作者事先有一个观念,或者主题,然后在电影中寻找类似的旁证。从我的阅读来看很难找到相反的过程的例证,其实作为一种交叉“阅读”来说,前后的关系本来就很难区分。首先是主题,例如疯狂,例如毒品,例如断头台,例如饮食,然后是相关的文化背景(事件)的叙述,甚至是很多电影之间的相互比较。在BBS上读到的许多文字也是借用一些现成的理论,作为自己论述的基础,这里是类似的。

    书中关于塔科夫斯基和费里尼的文章是相对有更浓的电影味道的东西,启之《时代与命运:塔科夫斯基和他的七部半》、于坚《棕皮手记.故乡费里尼》。

 

/* 塔科夫斯基和他的七部半:《压路机与小提琴》、《伊凡的童年》、《安德烈.鲁勃廖夫》、《索良里斯》、《镜子》、《潜行者》、《乡愁》、《牺牲》。 */

分类: 读书笔记(2004) 标签:
  1. cechololiney wrote:
    2005年8月4日10:17 | #1

    赞同,不少影评都是挥舞着理论的大旗,已经没有观看电影的原始趣味在其中了.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