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笔记(2003) >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2005年12月18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l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斯蒂芬.茨威格  舒昌善等译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

 

2003216购于西安瑞得书店。

2003330读毕。

 

……这样,我也就不再有任何归属;所到之处,都不过是作为一个陌路人,或者至多是作为一个宾客;即便在我心中选择作为自己故乡的欧洲,自从它在同室操戈的战争中第二次自取灭亡地把自己撕裂得支离破碎以后,也已经在我心中消失……

 

    茨威格在十九世纪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一九四二年,他六十岁的时候在巴西自尽。这本书写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零年,于一九四四年出版。他所经历的历史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飞速拓展,和平安宁的欧洲以及二次世界大战。正如前述引文中所表明的态度,那样的一种对过去欧洲的回忆是一种旁观。对于自己的经历也以一种宏观的视点来书写,那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人的回忆,或许是整整一代人的。

 

    所谓回忆,是已不能复现的场景,它唯一的存在便是在人的心灵中。当茨威格回到维也纳,回到他青年时代的住所,而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他也并没有那时的感受,青年时代的复现也仅在那一瞬间。那“昨日的世界”呢?读完这本书,在我头脑中呈现的是那种前世界大战时期的和平、安宁、理性,而茨威格的回忆更是多方面的,还包括对那些理应抛弃的陈旧观念批判,或许是追求人性的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远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为毕竟以前尚未如此真切地去感受的战争。世界大战的阴影因此在书中显得如此沉重,似乎乐观与理性由是而消失;留下的回忆也无法与前半部相比,应该称为不堪回忆。作为犹太人的茨威格,也给读者展现犹太人的景象,但对于二战中犹太人的苦难所着笔墨却不是很多。想其原因应该是在一战中作者曾“亲历”战争,眼见的那种残酷是对于战争本身的厌恶,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民族了。这也与茨威格一贯的世界主义相符的。茨威格并不关心政治,却被迫地去经历由政治上带来的战争。那种回忆,笔下来着更多的感情,多以亲历为书写的主体。

 

    书中也可以见到那个时代中的作家文人的所为,例如在战争中的对和平的争取。也能见到茨威格生活的欧洲的面貌以及他成为作家,以及作为作家的经历。安宁与战争的对比,也是书中醒人的地方,读来呈现的是一种由历史书上无法体会的感受,毕竟是“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分类: 读书笔记(2003) 标签: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