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工作 > 关于前文《博士职位的申请和关于德国读博的几个问题》的说明

关于前文《博士职位的申请和关于德国读博的几个问题》的说明

2006年8月21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前几个月,曾经写过一篇《FZK博士职位的申请和关于德国读博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出发点是想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信息,以帮助有来德国读博士想法的人。一直以来,有不少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写信询问一些其他细节上的问题,而我由于最近比较忙碌也没有及时、逐一地回复。对于我自己的“懒惰”,有以下几点的说明:
1)写完文章以后到现在,在申请上并没有太多新的经验(没有必要再申请了,呵呵),所以我所知道的信息都已经在这篇文章里了,更进一步的信息只有靠各位自己寻找了,Google一直是个不错的工具,而个人知道的毕竟有限。
2)由于专业的差异,关于专业上的信息的查询,如果读到硕士,应该有不少经验了。例如寻找合适的位子,可以从文章项目出发,找到相关的研究者,然后看是否有空缺...
3)这里毕竟不是留学德国的顾问或者中介机构,其实根本就没有义务一一回复,所以如果没有收到回信的,也就不要太在意。
4)希望可以通过Blog认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如果想联系Blog上的留言和讨论,实际上比Email更有效果。
最后祝各位心想事成。
分类: 科学工作 标签:
  1. (没有名字) wrote:
    2006年8月23日21:27 | #1

  2. aloe
    2006年8月23日21:27 | #2

    这里是你的另一个工作宣传室么

  3. Yang Yu
    2006年8月23日21:27 | #3

    虽然在工作,却没有什么好宣传的。赫赫

  4. aloe
    2006年8月25日21:27 | #4
    佩服,一次写这么多,为什么许多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带到这里,
    我还是觉得写在本子上比较舒服
  5. Yang Yu
    2006年8月25日21:27 | #5

    There are tremendous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ing and "学习". Otherwise the scientists would be "students" all their life, although on some level this will be true.

  6. aloe
    2006年8月27日21:27 | #6
    then why do so many people call themselves scientists?maybe they search something every day.but in our common life ,we don`t need anything created by them.
  7. aloe
    2006年8月27日21:27 | #7
    haha
  8. Yang Yu
    2006年8月28日21:27 | #8
    对于你来说,至少,在用Internet。关于Internet的产生参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et 。
    其中有“The network gained a public face in the 1990s. On August 6th, 1991 CERN, which straddles the border between France and Switzerland publicized the new World Wide Web project, two years after Tim Berners-Lee had begun creating HTML, HTTP and the first few Web pages at CERN.The network gained a public face in the 1990s. On August 6th, 1991 CERN, which straddles the border between France and Switzerland publicized the new World Wide Web project, two years after Tim Berners-Lee had begun creating HTML, HTTP and the first few Web pages at CERN.”
    这个CERN就是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位于瑞士日内瓦,是WWW的发祥地。是科学家集中研究核科学的中心之一,你怎么说“but in our common life ,we don`t need anything created by them.”
    只举一个例子吧,不说别的了。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