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国生活 > 关于陶瓷信

关于陶瓷信

2008年11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快到年底了,现在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帮教授们看国内的一些申请读博士的信件。现在的研究所开始扩建,另外中德合作项目也很多。国内的硕士们快毕业了,现在这个阶段开始群发陶瓷信了。其实,当年,大家打算出国的时候都干过这样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最为一个“评审人”,经常看这类信件以后,还是可以发现不少问题的。

下面的情况是一定要避免的。

第一,一看就知道是把教授名字换过以后,直接发给另外一个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我是教授,我就把发个这个人的奖学金,改个名字发给另外一个人。上次印度同事说他找工作时,发了800份信件,估计就是这样的情况。他的结果就是只拿到1个offer。毕竟是读博士,起步的时候做好研究,发最多10封信件,应该就可以搞定了。

第二,加入不少空洞溢美的词汇。例如,“你是我所知道这个领域最牛的老板”之类,而没有具体的解释。固然“马屁”不错,拍起来也要有策略的。其实,教授们学术做到一定程度,总有些书呆子气,这样泛泛之辞看多了以后,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反倒从某些细节说起来,更加有效果。例如,以前看过的文章里,某些观点比较有启发性......当然,如果没有看过文章,就别画蛇添足了。

第三,从网上找些资料,而不做分析。其实这个是第一点的升级版,换教授名字,然后从研究所主页上抄几个方向,说自己感兴趣。而实际上正表现出,对于项目的不了解。以前有一个人,陶教授张三的瓷,说读过他某某文章。我后来用Google一下,发现,这篇文章实际就是最新发表的一篇,排在搜索结果列表前面,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张三喜欢的文章。后来,所里另外一个部门的头李四也收到那人的陶瓷信件,用类似的结构,换了一篇李四写的文章。“丑事”败露以后,张三和李四都没有理睬。

反过来,现在喜欢看到的一些申请信,往往有以下的内容。

第一,对于自己以前工作的介绍,毕竟做完硕士,还是有些可以值得一提的地方。把工作说清楚了,别人自然有兴趣。不过,最近国内一些学校开始改3年硕士为2年,花在研究性工作上的时间开始减少了。似乎时间也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曾看见过一些2年硕士的申请信和简历写的远比3年硕士好的例子。

第二,自己读博士的动机,以及研究的兴趣。很多信件里是有这个部分的,不过可以看出,大都是从网上找来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别人的类似,但表述起来总有不同。

第三,对于研究方向的初步了解。毕竟,如果成功的话,以后要在这个方向花至少3年时间。现在花点时间也不算是浪费。毕竟,如果有开放的位置,教授们还是更加喜欢有准备的人。对于评估,我现在一般建议,对申请人进行电话面试。询问一些基本的情况以后,才做出最后的评估,毕竟很多东西不在申请材料里。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1. Da Lee
    2008年11月26日09:32 | #1
    谢谢!
    目前投了一个,已经电话面试了。
    不过...对方意思在明年4月,我毕业的时候,她这里不一定有职位...唉
    建议我投她们大学里的相关机构...唉,虽然这机构很好 但提不起兴趣...当然也因为没有确定导师的投简历式的申请步骤很复杂。
    国内的奖学金申请已经提交.... 
    一波三折啊
    蛮喜欢她那里的研究内容和环境的。
     
     
    但她反复强调希望能和我interview in person不知道有什么玄机?
    不知道大哥有啥建议?请指教~
  2. 2008年12月1日09:32 | #2
    潜规则??
  3. Yang Yu
    2008年12月1日09:32 | #3

    其实,直接见面,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是双向的。
    就像几轮面试下来,总要见一次面的。
    至少别人对你有兴趣。

  4. Da Lee
    2008年12月3日09:32 | #4

    To Yang Yu:
    恩 走国际学生申请博士课程的路线虽然比较复杂,周期长,我也下定决心行动了!
    To shanxin发表:
    主要是自己对国外申请流程和体制等不了解,对自己的决策不利,会犹豫。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