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事的离去

今天,所里同事们在集资,因为美国同事丹尼做完他两年的洪堡,要回宾大(U Penn)当助理教授去了。筹集完资金以后,估计是买个德国的特产给他和他老婆安妮。这个日期他曾经和我提过,因为还有一点合作的东西要做要写,我竟然最后忘记了,还有一周他就要离开这里了。

他到德国了以后,我们之间以及他原来的学生和老板做了点合作,讨论的时候针锋相对,经常一个下午两三个钟头坐在一起。最后,还是很愉快地看着一起做出来的结果。搞出了一篇写完的文章,还有两篇计划中的文章。丹尼一个做实验的,竟然知道特别多的理论和模拟,还知道很多搞理论人都不知道的数学公式。他说起来,那是“常识”。按照他的能力,估计几年里评上教授也是在预期以内的。

其实,美国人不一定是急进发表的。所谓“publish or perish”,还是有原则的。两年多前,丹尼在以前的大学,就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多的相关实验数据,已经足够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结果他觉得模拟部分不够完美,拖了两年时间,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计算。才算在年初把文章投出去。那天给我看他的文件夹,里面有十几篇在修改的文章,想来数量已经不是问题,主要追求的是质量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不揽功劳。上次,和美国三方电话会议的时候,说到我们俩之前讨论了一个提议,他一直强调有那个想法是我提出的。这些都是科研的优秀品质。

从他的身上也看出,合作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他几乎和这里的所有研究方向都有所涉猎,实验、理论和模拟。其实重要的一点是拥有开放的头脑,对于新的东西时刻保持着好奇心。类似于对于科研的童心,而不是固守原来的想法、研究方向、视野和手段。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博士毕业以后,往往越做越窄,而不考虑别的可能性,不愿或者不敢去尝试新的方向,由此也丧失了很多的机会。所谓科研中的创新,其实不一定是最原创的想法,而是在自己的研究方向里融入别的方法和手段。毕竟,在各个学科里最原创的想法,一只手都是可以数得过来的。而合作作为一种拓展研究方向的手段,确实非常有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丹尼是我见过的,所有博士后中最具有开放思维和合作精神的。

丹尼马上要回国了,那里有他的远大前程。

一条评论 »

  1. kcid0401 Said,

    27 6 月, 2009 @ 06:08

    人才啊! 学习了!共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