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LaTeX/论文

在LaTeX里插入全页的图片

这里说的是,如何插入全页图片,覆盖原来的页眉和页脚。这种情况比价多见,例如做封面,例如插入一个大图。下面的代码是插入一张全页图,不过有时候效果不好:

clearpage
thispagestyle{empty}
begin{figure}
...
end{figure}
clearpage

另外一个方法,现在经常用的,就是使用 pdfpages包。在定义引用包时加入:

usepackage[final]{pdfpages}

然后,先把图片转成PDF文档,用下面的命令在文中加入此页。

includepdf{figure.pdf}
newpage

发现这个的时候,是需要别人帮我做论文的封面,那人只用Word,给了个Office文档的标准封面,无奈之下,只能先编成PDF,后调用了。

发表评论

整理文章

最近,准备答辩的时候,从毕业论文里整理出几篇还没有发表的文章,打算投杂志。

问题在于,算是一个半吊子搞理论的去做了工程。

写出文章,投偏理论的期刊,别人会说太工程;投偏工程的期刊,怕被人说太理论。所以把前面2篇,一个投工程,一个投理论......

以前,写一篇文章,问老板投哪里。他说,他一点不在乎影响因子,也不知道这个期刊是什么影响因子。只在乎把文章投到这里,有没有人会看。这个标准还是很泛泛的,不过还算有效果。毕竟Google学术搜索什么的,还是比较容易定位到相关文章的。而不像以前查文献,还要去图书馆,找相关的杂志了解进展。这次,找他谈选择期刊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以后要向学术界发展,就要找偏理论的期刊。而如果打算在工业界,估计文章就不重要了。看来还是定位最重要了。

看来德国就是不是太重视文章,研究所里的美国博士后,一直在努力搞一篇 Nature Materials。不过人家提的是,文章的影响会很大,而不仅仅是期刊的影响因子

另外,最近温家宝同学在Science上发了一篇文章。一看名字的排序 Wen Jiaobao,而不是转换成西方名前姓后的顺序,就知道是牛人来了。上次提到,PRL上建议使用东亚语言的作者名字后面附原名,但其实就算是中文,还是有不少重名的。ResearcherID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不过需要研究人员自己去生成论文列表。一般按照“崇洋媚外”指数,中国名字换成英文写法有3种序列:(1) 起英文名Jacky Wang,Anna Li 之类;(2) 转换姓名顺序,名字在前;(3) 保持姓名顺序。最后一种还是要足够牛的人,别人才认。偏题了,就停在这里吧。

Comments (1)

4周,答辩

昨天忙碌了一天,到大学机械系提交了论文。
和教授秘书确定了答辩时间:11月18日。
一看日历,还有4周时间。

一般的程序是,提交论文以后,确定答辩时间。

我这次是反过来了,上周五问了几个教授,一算时间,只能这个周一提交。而周一是大学开始上课的第一天,估计系里任务不少,还好咨询的那个秘书是负责考试的。时间上没有问题。所谓的提交论文,实际交了不下10份文件,其中还有德国警察局的一个无罪证明,Führungszeugnis。最后那个办理需要些时间,幸好之前已经办好了。

德国的答辩,讲完以后其实更像是考试,问些基础问题,范围还挺广。
前阶段,自己找了些书目,问几个教授要了些书目,看得不亦乐乎。似乎回到了大学时代。
读起来挺有意思,问题就是,翻过去就忘记了。

Comments (3)

基于Firefox的文献管理插件Zotero

Firefox的文献管理插件Zotero,强烈推荐试用。由于是基于浏览器的,查阅文献,然后归类到数据库还是非常方便的。另外有一个同步工具,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计算机上共享和修改一个数据库。可以输出成BiBTeX格式,也有Office和OpenOffice的插件。

例如,在ScienceDirect上,查到文件以后,在地址栏上一个文档标志点击以后,资料都已经存到本地。还存储了一个网页快照,可以在没有网络、或者没有ScienceDirect的读取权限的时候查阅。

现在经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有 EndNote和JabRef,前者偏重Word,可以在编写Office文档的时候比较方便地使用,而后者比较多地支持LaTeX。EndNote不是自由软件,Zotero和JabRef都是自由软件。

其实用了以后的感觉是,这个Zotero比EndNote还方便。毕竟后者一个License要将近100欧元,Zotero出来以后抢了人家的饭碗。难怪被人家告上法庭。和M$有关系的软件,似乎都那么霸道,不准别人做反向工程......

Comments (4)

Wikipedia 里的LaTeX公式

昨天,从Wikipedia复制一段说明,到自己的笔记里。以前还以为,M$ Office比较适合小文件,而LaTeX适合篇幅比较长的论文。使用了LaTeX以后,笔记和信件都直接LaTeX了。

Wikipedia里的公式一般都是PNG图片,而最初的时候,只是想把说明的文字直接拷贝到纯文本的LaTeX编辑器里,然后自己编辑和添加公式的。结果发现,里面的公式在复制和粘贴以后,保持了LaTeX公式的代码,只需要在前后添加公式环境的标志,例如$...$,就可以了。

例子如下,wiki里关于应力说明有下面的公式:

  

从网页上拷贝到文本编辑器里,就是:

   F_i=\sigma_{ij} A_j \,

以后,写公式更方便了,Ctrl-C, Ctrl-V。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