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德国生活’ 分类的存档

运气

2009年10月26日 3 条评论

bagua运气是均衡的。最近接到两封信件,说最近写的两篇文章,一个投到科普期刊、一个投到专业期刊,被分别收录了。主要是后面那个专业期刊,是我当时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的。感觉在上面发一篇文章,人生就完整了。当然,现在发了文章,也没有那样的感觉了。不过好运来了,当然要高兴一下(上次写的《巧合》)。结果嘴角还没咧开,紧接着收到一封信件就说我最近申请的一个论文奖项落选了。主要是这个奖项,自己感觉非常良好,甚至已经计划预支那个奖金了。

所以说运气是均衡的,或者说你预支了一些,总是要还的。记得几年前一次去美国耽误航班,觉得很倒霉。郁闷的时候买了一个乐透,晚上一看竟然中奖(当然是几十块的小奖)。

很多天才年轻时候异常风光,往往没有长寿。像数学家高斯(JCF Gauß, WIKI)那样又聪明又长寿的人,只是特别小的概率。不过,事情是可以反过来想的。按照这个“运气理论”,如果一个人感觉特别糟糕的时候,其实好运气就在附近,马上就要来了。而且最近运气越差,要来的好事就越好……感觉有点阿Q了,阿Q甚至还考虑到了下辈子的运气。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下村修,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做一辈子博士后的,八十几岁运气就来了,退休在家拿个诺贝尔奖。

想到以前国内实验室里一个在职的博士师兄,整天给我们灌输一个“活得长”理论。说在他们研究所家属院里,晚上都是出来慢跑锻炼的,操场上浩浩荡荡地、一圈接一圈地跑步。据说在研究所里升官发财,最后拼的就是年龄和健康,比谁“活得长”……

PS:此文纯属自娱自乐。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 ,

日本杂记

2009年9月8日 5 条评论

原来写在twitter上的,想到回国以后就看不见了,还是换到这里。

  • 日本是地震高发地带。进宾馆由服务员带到房间的路上,详细介绍各处逃生路线。到房间里一看,还有张通知说附近在修路,有点小振动是正常的,不要以为是地震太激动。
  • 路上到处都是卡通画。标志和指示、墙上的广告、超市收银台、物品包装……
  • 和欧洲不太一样,日本饭店吃饭是不用给小费的,第一天晚上独自出去吃饭给了10%的小费,最后被人退了回来,挺尴尬的。宾馆上网也是免费的,用网线连接,不像欧洲的“资本家”,上个网都要钱。
  • 苦于宾馆没有早饭,出去在路角的便利店购得方便面一盒,发现包装上画的东西,里面数量和质量都是一比一的。看惯国内的方便面包装上的“夸张”画法,有点不适应了。
  • 昨天晚上,一日本教授邀请一群中国人吃饭,算是中日交流。最后听说竟然要教授自己掏腰包。一群国人非常诧异,以为和国内一样可以用科研经费报销的。最后大家商量,集一部分资,不能让鬼子太破费。那天吃生鱼片,一桌都只有几片,还有生鹿肉,说是北海道特产,我们一桌谁都没说话,因为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吃了,有点像几个吃完人参果的八戒。
  • 中午吃饭,在一个自动售票机上买饭票。看卡通画标志,以为是一碗拉面加一杯饮料,进去发现竟然是一碗拉面加一碗蛋炒饭,当我是饭桶。另外一次随便找来家饭店,肚子饿吃得快,吃完一看饭店名字叫“京花楼”,说店里有“北京厨师”。看来到处都有冒充中餐馆的,在欧洲有越南人泰国人。
  • 在札幌吃到比较多的东西是海鲜和嫩竹笋,味道挺好的。北海道好像挺多烧烤的,烤肉烤鱼考虾烤贝壳考土豆考蔬菜……
  • 早上从窗口往下面的街道看,一群一群的小日本穿着西装上班,发现日本人的小个子,穿着西装快速走路,非常有特色。几个欧洲的同事都说到这点。
  • 可能国人和日本人在面相上差别不大,但从着装和行为上还是可以基本一眼分辨出来的。在会议间隙聊天的时候,试了几次,命中率很高。
  • 居民还是很有秩序的,地铁虽然拥挤,上下车难免肢体接触,但基本都是遵守先下后上的。车到门开,上车的两侧排两列,中间空出给下车的。看见一个盲人上车,两个人同时起来让出可以坐下几个人的位置,结果一路上谁也没坐。
  • 日本人的英语真差。路上问路非常痛苦,宾馆的前台的英语也是出乎意料地差,经常问了半天只有一两个不连续的单词出来。会议上遇到几个日本学生聊起来,都是一件双方都很痛苦的事情。也难怪在日本呆过的中国人,都会比较好的日语。在德国,问别人会不会英语,一般回答“a little bit”(一点点)的,都是英语很好的;在这里问了几个路上的日本人,同样说“a little bit”,还真是一点点。所以,日本人比德国人诚实,德国人比日本人谦虚。

才第三天,以后继续。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 , ,

到日本了

2009年9月6日 1 条评论

RT

宾馆可以用网线上网。好处是不用翻墙可以上一些网站了,不过累了,睡觉先。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

明天回国

2009年9月2日 6 条评论

0907161242df8c50d31f67708d

前些天在网上看见一张小笼包的照片,直流口水。现在实在难以忍受欧洲的饭菜了,一看见单位食堂里的套餐,就有砸盘子的冲动,想冲进去和食堂的人说,“老大,喂人呢,还是喂驴?”。明天,马上就要启程回国。一家子一起回去。行李虽然不多,不过带着一个小孩,两个大人就有点手忙脚乱了。

这次不算是假期,要马不停蹄跑好几个地方开会。从法兰克福飞上海,从上海飞札幌,然后西安、成都、大连……都是之前自己找的,由此可以申请在国内呆一段时间,现在发现还是有点太多了。想到小笼包,忍了……

回国以后还是要适应一些东西的,例如常去的网站,估计一半以上都不能看了。这个技术是要学习和实践的,昨天备课学习如何SSH翻墙。问问在国内的朋友,有没有翻墙经验,可以教教我。竟然得到的大部分回答是:“你为什么要上这些网站?”搞得我跟个上色情网站的差不多。不就是看看Picasa和Flickr相册、看一些不那么八卦的新闻网站……国内的那些所谓“主流”新闻媒体,新浪啊、搜狐啊,还不绿坝,还不被和谐?在墙内久了,估计也不会想太多的事情。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还都忙不过来呢,还有功夫想翻墙?炒高房价的这一手实在是太厉害了,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回国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可以和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聚聚,吃吃喝喝。一点牢骚以外,其实还是高兴的事情多……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

变化

2009年8月28日 10 条评论

没有下一代的时候,搬个家换个工作什么的都是可以将就的。两个人住10平米的房子也还是可以忍受的,甚至还有那么点乐趣。在一个吵闹的街区,就晚上关窗睡觉;在一个治安不好的地方,就夜里尽量不出门;离单位近就走路去上班,离单位远就在公交车上或者睡觉或者看书……这就是之前几年在德国生活的心态。

有了下一代,就开始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了。例如,工资够不够养家,房子面积大不大,附近治安和社区环境如何,有没有供孩子玩耍的公园,有没有好的幼儿园,有没有好的小学中学大学(虽然现在孩子都还不会爬)……banjia

已经到了一个应该做点选择的时候了,其实窝在这个德国乡下也是一种选择,只要耐得住寂寞。最近,帮附近几家中国人搬家,都是从原来租的公寓里面搬出来,搬到新造好的别墅里。在休息的时候,蹲在他们家的门槛上想了想:可能这就是我呆在这里十几年以后的状况。固然有点田园色彩。不远万里到欧洲当个“农民”、住在“乡下”也不是一件坏事。在欧洲买别墅造房子的压力尚且比不过在国内一线城市买公寓的压力,买完以后土地和房子都是你自己的,没有听说过什么70年年限的说法。在这里搞事业,虽然也要依靠一点关系,但基本上是靠能力吃饭的;国内似乎是一个相反的状态。

但是,如果从现在可以一直望到十几年后的自己,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的循环,没有太多的变化。似乎有一丝绝望,似乎有一丝不甘。更不用说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了,等到他们成年,已经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可能了。

我之前和这里的中国同事聊天,说到想走,往往得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难道合同不能延了?”我又不想去纠正说,其实是想要点变化,这样显得我在卖乖。找个新地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上面说的那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美国的牛校暂时就不考虑了,因为学校牛,往往博士后的工资就相对低,而且工作不稳定,面临着经常换地方的可能。对于一个有家有口的中年男人来说,这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苦。

其实,选择也是很多的。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找到当年搞自助游的乐趣了。

PS:参考了一下悉尼的租房价格,看两室一厅的公寓,一看才五百澳元,正自喜的时候,发现后面的单位是每周 ……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