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杂谈’

洋墨水喝太多容易脑袋进水

2008年1月19日 3 条评论

以前写过关于薛涌同志喝了洋墨水,脑子进水的文章

今天,读到杨鸿玺研究员在草根网上发表的文章《 印度与以色列发展高技术的成功范例》,中间有类似的建议

尤其要指出的是,印、以两国科技飞跃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英语语言的娴熟交流和广泛使用,最起码这是其高科技异军突起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国应考虑在全国大力推行英语学与用,可以考虑以立法的形式提高英语的地位,将其明文规定为汉语之后的第二官方语言,这对入关以后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与交流、中国的经贸大发展、中华文化大宏扬,对进一步扩大中国宏伟的改革开放事业以及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大循环,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我的建议是:别以为在国外喝了几年洋墨水,就脑袋进水。胡乱出主意本来没有问题,但如果杨研究员等等真能够影响到政策的制定,那么果然是为害不小。

简单的例子在于,看看非英语国家,例如日本、德国、法国,科技照样"异军突起",却根本没有以立法的形式把英语变为"第二官方语言"。 甚至还是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了本国的语言和文化。其实,后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

不过杨研究员好歹想的是"第二官方语言",而不是薛"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竟然说出要把英语变母语。毕竟牛津的没有"牛"过耶鲁的呀。

鉴于大部分西方人知道中国的方言,一般只知道普通话(mandarin)和广东话(cantonese)两种,想来排"第二官方语言",应该也先是广东话吧。

"立此存照",以后不要自己也犯类似的错误......

附作者介绍:
杨鸿玺: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专栏作者、特约评论员。

分类: 随感随想 标签:

关于Christmas的翻译

2007年12月21日 1 条评论

再过一天就要到假期了。

现在想来,Christmas 在国内翻译成"圣诞节",虽然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却并不是特别合理。原意上来看,应该是基督(Christ)-弥撒(mas)的意思。

"圣诞节"似乎是圣人诞辰的所写,显然中国传统的圣人却不是耶稣Christ同志,而是有所特指。我想这个翻译应该来自在中国的基督教教会(没有考证,纯属瞎猜),但似乎这个想法又挺可疑的。中国自孔"圣人"以来就一直无神论、或者疑神论、或者泛神论,反正不是一神论。基督教进中国以后,耶稣同志的名分只能找个类似的替代,于是成了圣人。问题在于,圣人不是神,圣人也可能不只一个。圣诞节,圣人一诞生就不再是原来语义里的神了。看来如果是教会翻译的话,应该直接叫"神诞节"比较合理。

新加坡的翻译似乎是"耶诞节",还是非常合理的。不知道到了国内怎么都会变味道。

分类: 随感随想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