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ITER’

闭门造车的国际项目

2009年5月27日 5 条评论

这里说说,欧盟内部的聚变研究。磁约束聚变研究本来是一个国际项目(七方参与,欧美俄中日韩印度),但现在看来越来越像是在造巴别塔。语言不通,各搞各的。

babel1.jpg

  • "正规化"的组织

4年前,选择到欧洲做研究的时候,就是看到这个项目的国际化程度,"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装置"(ITER)。没想到在开始建设实验装置的时候,欧盟就开始闭门造车。先是成立一个F4E(Fusion for Energy)的组织,协调各个欧盟研究单位。初衷是很好的,就像欧洲议会,调停一下各个组织之间的问题和纷争。但协调完以后,是个什么状态?那就是,几乎关闭了所有欧盟研究单位直接同外界的官方联系,而必须通过下面的"正规"渠道:

欧盟单位 >> 项目管理单位 >> F4E >> ITER >> 非欧盟单位

而以前的渠道是:

欧盟单位 >> 非欧盟单位

插进了三个管理机构。正规化本身问题不大,但这些管理组织原则上应该做的是监管,而不是插入到学术交流里去。这样的正规化带来的就是效率的底下。做事情的时候,最有效率的是直接找到下一家,倘使中间过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管理部门,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现在在想,欧洲经济危机里,失业率不算太低,估计与庞杂的机构和组织很有关系。

  • 版权问题悖论

最近,还有一个关于版权问题的悖论。前天收到一封信件,名为《欧洲原子能机构聚变研究发表论文的规定》,声称现在开始,个人不能签署任何版权转移的协议。而这个版权转移协议几乎是发表论文必经的一个过程。这个《规定》厉害的地方在于,原则上作者可以选择对期刊转移版权,或者保留版权,但新《规定》说作者没有在此做选择的权利,需要欧洲原子能机构里专门的秘书来完成。

一般来说,这个协议只需要在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划几个钩就好了。而这份《规定》就限制了作者这样的权利。那现在发表论文怎么办?那只能委托相关秘书代理这个过程。而按照保密上的问题,作者不能随便转让密码。也就是说,这个版权转移,只能由作者来完成。按照前面的《规定》,作者又不能做。所以,结果是谁都不能签署这个协议,论文发表也就此泡汤。而最后的问题是,研究中心每年还有一个项目里的发表论文的评估。如果实行这个《规定》,今年估计整个聚变研究组都完蛋了。

这封信件发出以后,就有很多人反对。也有人提到了这个悖论,估计到最后真正接受的人不多。这就是管理部门没有第一手经验,胡乱指挥的后果。

知识产权本身对于科学交流有利有弊。在大家要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样的知识产权保护就难免阻碍原本通畅的学术交流。

logo.png

  • 国籍

现在的工作越做越工程,还被间接限制了发表论文的自由,感觉不如直接去公司。好坏后者工资高。况且欧盟闭门造车以后,我们这些非欧盟国籍的,就有点卖命不讨好的可能。到时候,搞出东西来还属于欧盟;分配项目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申请人的国籍。在大项目框架下的很多新位置,都开始要求申请人具有欧盟成员国国籍。再不像三四年前的情况。

一次去开会,讨论关于欧盟内部的项目问题。谈到人力资源花费,旁边一个人开玩笑说:"这里又不是中国,很多人不是免费干活的。"他的所指是最近国内的一些公派博士后,对于欧盟来说,完全就是免费劳力(工资由国内留学基金委出)。说完以后,他发现我坐在旁边,开始有点尴尬。我说:"对于我,不单要在这里拿工资,还绝对不会要得比你少。"

......

当初对于这些项目的设想,就是一个大的工程学问题,几个国家一起做。但遇到大项目,政治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搞到政治,大家都留一手,另外,非我族类的还是提防一些。

分类: 科学工作 标签: , ,

关于LHC

2008年9月11日 2 条评论

奇客看到的新闻:

印度中部的一位少女在周三自杀,她的父亲说死因源于媒体渲染的欧洲大强子对撞机会产生黑洞毁灭世界而受到的精神创伤
来自印度中央邦的16岁少女Chayya在观看了新闻节目制作的末日审判预测后,喝下农药自杀,虽然被紧急送入医院,但为时已晚。她的父亲说,"过去两天,Chayya向我和其他人询问了世界将在9月10日走向末日相关的问题。"

上段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词:媒体渲染。

昨天2008年9月10月,是LHC(大强子对撞机)开始实验的第一天。这个至今为止最昂贵的实验装置,位于CERN,27公里长的环形加速器,穿越瑞士和法国边境。昨天晚上看CNN的报道,科普性地介绍了这个项目,就做了“民意调查”。不多的几个代表性民众观点中,就有一个谈到这个花费90亿美元的科研项目,可能没有什么“收益”!不知道当年同样在CERN的科学家,建立了一个名为Web的玩意,当时能有多少“收益”。

下面一个更昂贵的实验装置,应该是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了,将花费约100亿欧元。它的目的不是获得“收益”,而是验证在工程上的可行性。也就是说,可能有一个结果是花了这100亿欧元,证明热核聚变在工程上是不可行。当然对于科研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结果,至少告诉后面的人们,“此路不通”。

看到CNN的民意调查,也可以明白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科研大项目,像LHC和ITER等,最终在欧洲或日本建立。美国有很强大的科研实力,但因为是个民主国家,很多大项目的决策需要普通民众的参与。其实,这也是进行科普工作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个科普的受众应该是一般民众,而不似传统上国内的科普作家针对的是儿童。可以想见,以后国内研究基础强化以后,将会有一些大项目,建设在中国。(至于这个“以后”有多久,就说不清了......)

分类: 科学工作 标签: , ,

科学合作中的出尔反尔,很符合美国特点

2008年1月6日 没有评论

《科学时报》上的新闻看到:

"12月中旬,美国国会作出决定,拒绝支付早已承诺的在2008年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提供的1.49亿美元的资助。《科学》杂志的文章指出,这一决定让ITER的合作者大为震惊,但不会阻止该项目在2008年的建设。

据《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ITER的官员说,ITER的费用高达120亿美元 (笔者注,实际总经费为100亿欧元,按现在的汇率,实际为将近150亿美元),美国最近的决定会导致项目经费出现9%的缺口,这是美国第二次退出该项目。"

出尔反尔,很符合美国的国际地位。不太清楚美国的第一次退出,是否是在签署协议以后,至少这一次是的。

问题是2008年的1.49亿美元,只占有ITER总经费的约1%。所谓的"9%的缺口"是指美国的总经费,和中国、印度承担的部分相同。而后两个发展中国家,却不太容易作出美国现在的行为。欧盟承担将近一半的经费,对于一个由十几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来说,需要互相之间的协调,经费似乎问题更多。

美国现在非常依赖于石油,整个ITER的经费,只是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1、2个月的花费。而研究项目却可以持续几十年。但始终难以理解的是,美国在承诺以后的随意取消。想想美国在第一线的科学家,应该还是更愿意在国际合作中进行工作的。因此,这个行为更多是政府的、符合美国一贯特点的一个决定。

不过大家放心,到时候如果研究成功了,抢在最前面,收割成果的一定是美国。

新闻链接
(想看看Science上的原文,但暂时没有权限,希望最近可以证实一下)

分类: 随感随想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