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笔记(2004) > 读书笔记《桃之夭夭》-

读书笔记《桃之夭夭》-

2005年7月31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l         《桃之夭夭》

王安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327购于西安解放路行知书屋。

2004612读毕。

 

装帧很不错的一本书,行距很大,阅读起来是舒适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内容,不过内容的载体,在现在可以有许多,而作为纸制的书来说,阅读的舒适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书的名字是《诗经》上的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小说中的章节也是以古典诗词中的句子作为标题,大都是描述花的生长的,同时借以说明章节中的内容。小说的主题、结构、描述的方式都留有作者王安忆的明显的痕迹。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旧时演员的女儿的成长的故事,女演员虽然结婚,却是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这个有些像《长恨歌》中的王琦瑶,这本书中对于母亲的着笔不多,但王琦瑶的痕迹是清晰的。这是一种想象中的旧时生活在弄堂里的上海女性,生活孤独却内心独立,自己的原则与外界的冲突,于是有这样的命运,看这女儿的成长以及自己的老去,无可奈何。女儿的名字是郁晓秋,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生活注定了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其实这种不同也与她的个性有关,毕竟从幼年的时候开始,她便显示出一种特别,她的青春时期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后,这样的年代同时也影响了她的生活与爱情。她最后的婚姻是与丧妻的姐夫结合,是一种对于平凡的回归,逐渐走入平常的生活。

 

从小说本身来看,王安忆的叙述仍然是琐细的,明显的是南方女作家的色彩。但在这本书中,主角郁晓秋,从个人的阅读过程来看,感觉是空乏无力的。对于她,作者花费的笔墨并不是集中的(原因或许是作者对于“琐细”的偏爱),这样的效果就很容易以读者个人的经历去“改写”人物实际的形象。幼年的郁晓秋是特别的,有许多的细节去支持,但到她在文化大革命下乡之后,就失去了一种连续性,似乎只是一群人中的一个,无法说明她们之间的区别。这样的女性同样需要溶入日常的生活,于是在小说结尾,她的外甥(儿子)以及母性改变了她,这也是合乎情理的。我喜欢这样的结局,但是无法接受这开头与结局之间的衔接,中间的部分如此普通,以至于感觉只是一种刻意的拼凑和连接。对于这样的处理,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读不出来。

分类: 读书笔记(2004) 标签:
  1. Sandra_883639 wrote:
    2005年7月31日10:11 | #1

    呵呵...我觉得你这里是我的精神食粮。。。
    无意间发现的...不错...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