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的选举,关于民主

最近,研究中心的工会组织在进行选举,不少的宣传,候选人的广告。
 
中午,和德国同事去吃饭,说是要去投票,我就随同去“考察”。说我也可以参加,也算是“员工”,不过看了一下名单,认识的人不到5个,却要选20多,于是就算了。进去的同事,竟然呆了将近20多分钟,我想找他也没有找到。
 
吃饭的时候再碰头的时候,说德国选举场地有一个小的隔间,相互独立,我在想没有参与过,至少还是知道的。结果最后小伙开玩笑说,德国的选举毕竟不像在中国。旁边的同事都开始笑了,但是这个笑话对我没有用,甚至还很尴尬。我想辩解,现在中国的选举已经不是靠举手了,而是有电子设备,靠按钮。后来发现人家也是知道的,就是在笑这样的事实。那时实在不能理解,就换了话题。
 
后来想到的一些事情,是看见一个新闻,关于反分裂法的投票结果,公布的结果是,数千票的赞成,数票的弃权,没有一个反对。通过这样的法案,还是理所当然的,但投票的结果实在太可疑。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有两个原因:选举人的组成和对于问题的上纲上线。选举人不是普遍的,而是遴选出来的,带进选举过程的其实是遴选人的意旨。另外的原因,如果上纲上线以后,当然也就没有人敢反对了。这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中国把台湾看成真正的一部分,来自台湾的若干“代表”总会有那么一票反对吧。在这样的场面,虽然是靠着不记名的“按钮”系统,按照德国同事们的说法,至少还可以查指纹(!)。
 
其实民主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有可能一个好的制度维持了民主,却没有办法取代观念中的民主意识的作用。看到德国同事如此认真地对待选举问题,其实当时,他的想法一定是已经把这样的过程作为一种真正的参与,和对为这个体系无法推托的责任。工会的选举,最后是要依靠这些选出的人,来替员工们说话的,而不是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利益。从底层一直到整个国家的体系,维持的根本动力其实是深入人心的观念,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
 
倘使一个国家,大部分人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这样责任的时候,还是仅仅把民主体系做成一种“理想”更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