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那么一个阶段

总是有那么一个阶段,工作要么没有效率,要么就不知所措。不过之后,往往有那么另一段时间,有非常多的想法,实现都来不及。如果不能清楚地分辨这样的差异,人就会无比郁闷,似乎在这个阶段什么都在与自己过不去。而之后的回首,却又显出另外的景象。

其实现在想想,还是更适合德国(欧洲)的研究环境,有一定宽松的体制保障,有时间去思考、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体制的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有很好的自我激励,否则确实容易懒惰。办公室德国同事们“漫长”的咖啡和聊天时间就可见一斑,在这样的环境真能够出一流的研究,也是难以想象的。

倘使当初去了美国,压力之下并不一定有很好的创造力。像我就完全不可能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时的,也许可以有更好的论文数,和学术经历,不过丧失的可能是生活本身的动力。

就像Forest的一首关于树林的诗,分开的小路,每次只能选择一次,而且没有回头再寻的可能,因为前面还有更多的选择。就看一个人怎么看待面前的风景了,如果一直想到另一条小路,而不是去欣赏现在眼前的景物,那么错过的不仅是失去的那一个选择。

powered by performancing firefox

5 Comments »

  1. (没有名字) wrote: Said,

    21 9 月, 2006 @ 22:53

    真的很有意思,我高1时也曾光明正大淘课半天,包括晚自习共7节课,(满8节要被开除).
    还是我去告诉老师我旷课了,然后20出头却如40有余的班主任严肃地跟我分析,我这个情况,想要松口劲,就只能考个2流大学.
     
    搞研究和上学也有共同之处吗,老师管得松,生产力就下降.开学这么长时间总不在状态.        这个槛,我终于敢说过过来了,我的2个遗憾终又变成2个愿望.
     
    谢谢你的祝福.我也要象冰心,左手执爱,右手真理,愉悦地生存.
  2. Chen ZHOU Said,

    23 9 月, 2006 @ 22:53

    顶你那段过于树林的诗。无论是什么选择都无法被证明是错误或者正确的,因为人生不能重复,不可能去尝试另外一个选择。不同的选择带来的只是不同的景色,既然选择了,就该学会去欣赏它。顺便说一下,我也觉得德国这边生活还是不错的,只是没钱是个大问题,努力解决温饱中。。。。。。
  3. aloe Said,

    23 9 月, 2006 @ 22:53

    我还没有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过
  4. aloe Said,

    23 9 月, 2006 @ 22:53

    德国的日子看来很有趣,08年再说吧.
    德国有没有苦行僧?
    如果没有,我去做.
  5. Yang Yu Said,

    23 9 月, 2006 @ 22:53

    to aloe:德国有苦行僧和修女,不过完全不是你想象的生活。不过freiburg附近有一个保持中世纪风格的修道院,坐落群山之间,不错的旅游地点。
    to chen:可惜不是我写的诗,而且原来的语句也忘了,估计原来的写得比我意会的好得多。看你也快解脱了,加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