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章《法国文化的死亡》的反击
2007年12月3日的《时代周刊·欧洲版》(Time)做了一次标题党。封面刊登名为《法国文化的死亡》(The Death of French Culture)的文章,作者为 Donald Morrison。其缘由应该是今年9月法国表演艺术家Marcel Marceau (马歇·玛索)的去世。但注意到标题的用词,死亡(death) 而不是衰亡(decline),于是触动了法国人的神经。当时读到那篇文章的时候,越读越不是滋味,基本的感觉不是法国文化的衰亡,而是文章本身的浮浅。
本期的《时代周刊》(2008年1月14日)终于登出了节选的法国人的回应。
其中一位作者做了一个类比,如果法国人以同样在今年去世的美国作家诺曼·梅勒 ( Norman Mailer )的逝世做文章,名为《美国文化的死亡》。那么这两个事件之间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十个法国人中有九个知道 Marcel Marceau,而十个美国人却只有一个知道诺曼·梅勒。
其它的观点有:
~~"法国文化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下面的公式:戴高乐+萨特+条形法国面包+苏菲·玛索的胸部"(De Gaulle + Sartre + the baguette + Sophie Marceau's breasts)
~~"艺术和艺术市场不是一个概念,艺术品的价值也不是可以用售价来衡量的"
~~"美国有很多一流的研究人员、学者、思想家和艺术家,只是他们不在《时代周刊》上写文章"
~~"谈论法国文化,请先学学法语,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看看法国电影,再开口。"
~~"这篇奇特的文章本身反映的不是法国文化的评论,而是美国文化的现状。它更好地说明了,未来西班牙语、中文或者其他亚洲语言成为通用语言以后,盎格鲁-美利坚文化会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法国文化..."
.....
可谓吵得不亦乐乎。
法国人的嘲讽,读起来十分有趣。语言也很幽默,相比而言,原文作者则更显得自以为是。也基本算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一种比较。
Yisong Zhang Said,
15 1 月, 2008 @ 20:46
Yang Yu Said,
16 1 月, 2008 @ 20:46
其实taxi系列是法国电影学习好莱坞的一个例子,不过最后不是那么好莱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