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的国际项目
这里说说,欧盟内部的聚变研究。磁约束聚变研究本来是一个国际项目(七方参与,欧美俄中日韩印度),但现在看来越来越像是在造巴别塔。语言不通,各搞各的。
- "正规化"的组织
4年前,选择到欧洲做研究的时候,就是看到这个项目的国际化程度,"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装置"(ITER)。没想到在开始建设实验装置的时候,欧盟就开始闭门造车。先是成立一个F4E(Fusion for Energy)的组织,协调各个欧盟研究单位。初衷是很好的,就像欧洲议会,调停一下各个组织之间的问题和纷争。但协调完以后,是个什么状态?那就是,几乎关闭了所有欧盟研究单位直接同外界的官方联系,而必须通过下面的"正规"渠道:
欧盟单位 >> 项目管理单位 >> F4E >> ITER >> 非欧盟单位
而以前的渠道是:
欧盟单位 >> 非欧盟单位
插进了三个管理机构。正规化本身问题不大,但这些管理组织原则上应该做的是监管,而不是插入到学术交流里去。这样的正规化带来的就是效率的底下。做事情的时候,最有效率的是直接找到下一家,倘使中间过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管理部门,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现在在想,欧洲经济危机里,失业率不算太低,估计与庞杂的机构和组织很有关系。
- 版权问题悖论
最近,还有一个关于版权问题的悖论。前天收到一封信件,名为《欧洲原子能机构聚变研究发表论文的规定》,声称现在开始,个人不能签署任何版权转移的协议。而这个版权转移协议几乎是发表论文必经的一个过程。这个《规定》厉害的地方在于,原则上作者可以选择对期刊转移版权,或者保留版权,但新《规定》说作者没有在此做选择的权利,需要欧洲原子能机构里专门的秘书来完成。
一般来说,这个协议只需要在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划几个钩就好了。而这份《规定》就限制了作者这样的权利。那现在发表论文怎么办?那只能委托相关秘书代理这个过程。而按照保密上的问题,作者不能随便转让密码。也就是说,这个版权转移,只能由作者来完成。按照前面的《规定》,作者又不能做。所以,结果是谁都不能签署这个协议,论文发表也就此泡汤。而最后的问题是,研究中心每年还有一个项目里的发表论文的评估。如果实行这个《规定》,今年估计整个聚变研究组都完蛋了。
这封信件发出以后,就有很多人反对。也有人提到了这个悖论,估计到最后真正接受的人不多。这就是管理部门没有第一手经验,胡乱指挥的后果。
知识产权本身对于科学交流有利有弊。在大家要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样的知识产权保护就难免阻碍原本通畅的学术交流。
- 国籍
现在的工作越做越工程,还被间接限制了发表论文的自由,感觉不如直接去公司。好坏后者工资高。况且欧盟闭门造车以后,我们这些非欧盟国籍的,就有点卖命不讨好的可能。到时候,搞出东西来还属于欧盟;分配项目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申请人的国籍。在大项目框架下的很多新位置,都开始要求申请人具有欧盟成员国国籍。再不像三四年前的情况。
一次去开会,讨论关于欧盟内部的项目问题。谈到人力资源花费,旁边一个人开玩笑说:"这里又不是中国,很多人不是免费干活的。"他的所指是最近国内的一些公派博士后,对于欧盟来说,完全就是免费劳力(工资由国内留学基金委出)。说完以后,他发现我坐在旁边,开始有点尴尬。我说:"对于我,不单要在这里拿工资,还绝对不会要得比你少。"
......
当初对于这些项目的设想,就是一个大的工程学问题,几个国家一起做。但遇到大项目,政治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搞到政治,大家都留一手,另外,非我族类的还是提防一些。
匿名 Said,
27 5 月, 2009 @ 15:21
这么回事啊,iter还在各成员国找人,看来也是过场!
不过参加大项目,应该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吧!
杨羽 Said,
27 5 月, 2009 @ 17:04
在ITER工作的话,各个成员国代表的都是自己的国家,各为其主。
我这里说的是欧盟各个做聚变研究的成员组,所以说是欧盟内部。
cadick Said,
14 6 月, 2009 @ 10:16
谈到人力资源花费,旁边一个人开玩笑说:”这里又不是中国,很多人不是免费干活的。”他的所指是最近国内的一些公派博士后,对于欧盟来说,完全就是免费劳力(工资由国内留学基金委出)。说完以后,他发现我坐在旁边,开始有点尴尬。我说:”对于我,不单要在这里拿工资,还绝对不会要得比你少。”
...
我就是将来的免费劳动力了...
老外也精明一上来就要你有stipend...没商量的余地一样...
杨羽 Said,
15 6 月, 2009 @ 14:51
@cadick :读博士拿奖学金没有问题,毕竟还有一个学位的问题。可是博士后就不一样了,完全是工作。
孙尉翔 Said,
13 5 月, 2010 @ 22:15
想反抗上帝的旨意么?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