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作者存档

墙内

2015年1月11日 没有评论

回到国内,经过多次测试发现:没有办法直接在Chrome地址栏里直接用Google搜索,无法舒畅地使用GMail,无法用Google Scholar查询学术文章。每次要这么做,还需要打开一下大学的VPN服务,而这个大学的服务也不是那么稳定。

不过,发现奇特的一点是,如果用国际漫游(Internet Roaming)的手机上网,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顺畅地访问和使用 twitter,facebook,dropbox,gmail。这是个奇怪的问题,所谓漫游,都是使用中国联通的网络(China Unicom),显然通讯数据都是需要穿过网络防火墙的。那么内部的手机用户的数据是经过过滤的,但是国外手机借本地网络就可以没有过滤。

当然对个人来说,这是好事。

只不过,这样不同的处理对待,难道是因为国外手机运营商和中国联通的协议?也就是所谓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个人感觉是一个特意留下的空档。所谓的“一国两治”。

分类: 随感随想 标签: , ,

2014年阅读清单

2014年12月31日 没有评论

2014年计划读书40本,完成28本。阅读清单如下:

  • Richard Baum. The Fall and Rise of China. [A]
  • 张大春《城邦暴力团》(上)[K]
  • Kelly McGonigal. The Willpower Instinct. [A]
  • Nassim N. Taleb. 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in the Markets. [A]
  • 张大春《城邦暴力团》(下)[K]
  • 季羡林《一花一世界》[K]
  • 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K]
  • 索达吉堪布《做才是得到》[K]
  • Alexandre Dumas. The Count of Monto Cristo. [A]
  • 金维一《带着偏见上路》[K]

  • 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K]
  • 章诒和《杨氏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囧叔《我讲个故事,你可别当真啊》[K]
  • Carol Dwec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A]
  • 史景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Peter Hessler. Oracle Bones. [A]
  • Edward Burger and Michael Starbird. The Five Elements of Effective Thinking. [A]
  • Mark Goulston. Just Listen. [A]
  • 野夫《看不见的江湖》南方家园出版
  • 严锋《感官的盛宴》上海书店

  • Bob Sullivan and Hugh Thompson. The Plateau Effect. [A]
  • 黑泽明《蛤蟆的油》南海出版社
  • David Rock. Quiet Leadership. [A]
  • 路内《花街往事》上海文艺
  • 野夫《江上的母亲》南方家园出版
  • 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湖南文艺出版社
  • 李娟《我的阿勒泰》[K]
  • Thoma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A]

[A] 表示是使用Audible听的有声书。基本上是利用上下班时间读(听)完的书。

[K] 表示 Kindle上读的书。

撤稿

2014年12月26日 没有评论

第一次撤稿。和两个美国合作者一起写的一篇论文。经过来回十几次的修改,最后给了一个截止日期(平安夜前两天),发了两次邮件说,如果尚有意见,请在这个截止日期前发来。美国两个作者几天都没有回复,于是在周一投到期刊。结果,美国合作者之一,在几日没有回复信件之后,在投文章之后的半个小时就寄来一封邮件,要求撤稿。

于是来回数次邮件的争论,感觉邮件的文字总数远比论文本身长了。另外搞得假期也心情不佳,最后想想,不就一篇文章嘛。最后只能从“政治”正确性出发,给编辑写信撤稿,以后修改再投,推迟一两个月时间。总有第一次嘛。

信件如下:

Dear Editor ,

We regret to inform that we have to retract the paper submission since one the the co-authors is not happy that we submitted the manuscript without him saying a clear yes. He revised the penultimate version of the paper and we sent it the final version but we did not hear back from him for several days and I assumed that he was happy with this final version. When he realised that the paper was submitted after receiving an email from the journal system he requested to retract the paper and requested to revise the paper again.

I sincerely apologise for this request since the paper is already "Under Review" (shown in the system) but I want to be sure that all the coauthors are happy with the final submission. We will address this situation and hopefully resubmit in late January if you consider that this is still appropriate.

Best regards,

上次说,要在2014年最后一周投出四篇文稿。其中一篇文章实在时间不够,没有写完。最后投了三篇,其中一篇还“撤稿”了。不过也算是一个记录了。

PS,现在和美国合作者一起工作越多,越感觉工作在澳洲、或者欧洲的幸福。

分类: 科学工作 标签: ,

实验室集体照

2014年11月21日 没有评论

作为一个工课实验室,下面这张合影应该是最好的招聘广告。

下图带来两个关键信息:一、本实验室不缺女生,而且数量不低;二、本实验室不缺经费,想买设备买设备,想买相机买相机。

今天,实验室里法国实习生凯文召集女生拍的集体照,相机是5万澳元的热成像仪。主题是 Who is the hottest girl in the lab?

分类: 科学工作 标签: , ,

蓝色书店 (1996.2.14-2014.11.12)

2014年11月15日 没有评论

今天,在推上从 @yun_chuang 那里知道的消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1996年,高中时代的我,几乎每天都会到这家书店(当时尚在人民路,就在我的高中对面)。有时候是在晚上,一个人骑车经过安静的沧浪亭,来到这家书店。当时攒下的零花钱,一般都花在买书上。人民路的蓝色书店后面有个茶室,据说,书店老板是个诗人,头顶半秃,但长发披肩。书店里,经常有他的朋友们在后面畅谈。人民路时代的蓝色书店,内部布局比较有趣,用墙壁的高度造出两层,倘使在“楼上”,经常要低头绕过屋顶的大梁。遇到另外一个读者,要互相谦让一番才可以通过。

后来上大学,每次假期回来都是要到这家书店,看书买书。再后来出国,回国的时候,蓝色书店也是每次必须要去的地方。有一次回国后,发现人民路上已经没有这家书店的踪迹。问了几个朋友,才带着当时尚没满一岁的女儿,摸到民治路。找到以后,就像是寻到了一个内心的归属。那是对于“故乡”记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它的部分在随着“经济发展”而消失。

去年回国再去,发现蓝色已经转营旧书。估计也是在勉强维持,结局也是意料之内。只不过当真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不免感叹良久。

现在的苏州,除了国营的新华书店,除了卖教辅书籍的,还有书店吗?蓝色书店的倒闭原因,其实也是众多私营书店面临的问题。固然说是来自网上书店的直接挑战,读书文化的日渐淡薄,应该也是另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生活相比二十年前富足太多,富足到却再也没有蓝色书店生存的空间。

那年我刚到德国,发现德国公交里的乘客,大多人手一册书籍,在安静地阅读。阅读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富足与安逸。阅读在改变阅读者,但没有办法改变蓝色书店的命运。

再见,蓝色书店。

图片来自 @yun_chuang

分类: 寻书淘书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