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德国生活’ 分类的存档

这个学期第一次博士生讲座

2008年11月11日 1 条评论

上午11点,教授宣布2008/09冬季学期,本研究所第一届博士生讲座开始。教授看来一下表,说现在是11月11日11时......教授平常实在太严肃,这次开了个玩笑。不知道德国有没有光光节(又名圣光棍节)。

不过今天晚上出行,确实发现是一个节日,德国的"灯笼节"(Commemoration Armistice)。外面行走的孩子们,人手一个灯笼。看来,德国人已经知道,为了尽快摆脱光光的困境,从小就要开始培养打着灯笼找另一半的习惯。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伊朗同事

2008年11月6日 1 条评论

上次,写了点单位里印度同事的事情。至于这次要写的伊朗人,实际上认识的也就2个,一女一男。女的叫莎丹,男的叫姆斯哈。

(一)莎丹

伊朗人莎丹,是来做硕士论文的。由于单位几十年前是搞核技术应用研究的,对于伊朗人竟然有特别的限制,而不论那人是来做什么的。单位要求雇主担保,做了很多调查。其实,除了美国,科研单位对于人种的歧视,还是若隐若现的。所谓“科学没有国界”,估计都是些漂亮的、没有怎么经过大脑的句子。

莎丹刚来的时候,我正好读完那期以伊朗为专辑的《国家地理杂志》。看到那些在伊朗南部,波斯时期的建筑遗迹,矗立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波斯帝国强大时期的震撼力。毕竟放到博物馆里的文物,例如卢浮宫里面的波斯雕塑,失去了原生地的环境,更像是小时候制作的干花。看到这些照片上的景象,真想某天可以从沙漠中驱车而去。和莎丹同学说起,尚带着内心的兴奋,我问她从哪里来的,有没有见到过这些建筑群。她说从小生活在德黑兰,从来没有去过那些地方。说她来德国的时候,年纪还小,对这些历史的东西没有太多兴趣。我当时就想到,其实就像一个外国人看到兵马俑的介绍,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来和一个从没有见过兵马俑的中国人讨论,实际那个被问的人很尴尬。只能连忙转换话题。

关于两伊的古迹,曾经看到一则报道,说美军有一个在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就是建在以前两河流域一个最大的考古遗迹之上。波斯人曾经比欧洲更发达,在科学史上有过一段无法忽视的记载,例如,数学史上数字零的发明。波斯人,在欧洲发展之前,曾经嘲笑过不开化的欧洲民族;就像现在欧美人嘲笑现在的中国一样......

(二)姆斯哈

在那期《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段说到伊朗人对于自己地理位置的认同。说伊朗人很喜欢声明:“我不是阿拉伯人。”

姆斯哈搞的是材料化学,在知道姆斯哈是伊朗人之前,我们由于经常上班同路,聊过几次。

有一次,他让我猜,他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埃及。他连忙摇头,我问:“那距离埃及很近?”毕竟对于那个地区的人们不熟悉,根本就说不出区别来。他很郁闷地说:“我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一个大陆的。”那时候,我就猜出,一定是伊朗人。由于这个“我不是阿拉伯人”,对《国家地理杂志》又增加了一份好感。再仔细观察一下姆斯哈的长相,还真像是那些博物馆里雕像的模子,高鼻梁、黑色的卷发、黑色的胡须。估计这也是他很有信心地让我猜的原因,没想到我会乱猜。

再问他,从伊朗哪里来的,回答是德黑兰。我就不怎么相信伊朗人都是从德黑兰出来的。后来想到,估计他们故乡的名字,说出来别人也是没有太多的反应。说个附近的大城市,估计还可以被别人知晓。就像不熟悉中国的人,只知道北京、上海、香港。其他的名字,估计就得解释半天。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所里博士后的美国奇遇

2008年10月29日 4 条评论

其实,这个“奇遇”还在进行。不过实在忍不住先写一点。暂且叫这个人J。

最近,有个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会议。在J得知美国签证要花最多6周时间以后,他就仗着以前有过赴美签证的经历,在会议开始前6周提交了申请。原定是周六飞机去华盛顿的,一直没有任何回音,还以为拿不到签证了,前一天(上周五)美国使馆才来电话,于是J马不停蹄赶赴法兰克福,结果路上遇到德国ICE晚点。晚了不到1个小时,到美国使馆的时候,人家已经打烊。而第二天又是周六,唯一的选择就是下周一。

在匆忙和航空公司联系以后,原来周六的直达航班,改到了下周二的飞机。需要先到费城,再在费城转机到巴尔的摩,再从巴尔的摩走地面去华盛顿。

在周一“顺利”拿到签证以后,周二,J终于坐上了飞往美利坚的飞机,打算和已经到了老板在会场碰头。大家都松了口气。

今天,在办公室里逍遥的时候,被老板3个电话。由于当时有事和同事在讨论,听到手机的时候,想了一下,这个新的号码只有LP和老板知道,老板在美国,只能是前者。于是没接。结果几分钟以后,办公室小伙的电话也响了,说是老板从美国找我的。估计是急事。打过去一问,原来J失踪了!原定的飞机是昨天中午到的,知道今天上午,他都没有在宾馆登记入住。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老板就是过来问他的手机号码的,以为别人都和他一样,是国际漫游呢。给J的夫人打电话,不在......没有电话,没有Email,没有手机,没有任何音讯。难道......要不越洋打个911?

焦头烂额的时候,又接到老板电话......说终于找到J了。才到宾馆。一问,原来是到美国以后,那个转飞的航班取消了,只能在费城过夜。第二天大早,才赶到会场的,路上花了将近40小时。

还好赶上了会议的报告。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所里的印度同事

2008年10月7日 5 条评论

昨天下午,所里的印度同事S来问怎么延合同的事情。于是开始聊天。S是我见到为数不多的几个不善言辞的印度人之一。以前,还有过一个说话很少的印度学生,不过干起活来,效率极高。关于这个工作,当年他找这个位置的时候,是发了400份简历后得到的。还好现在都是Email求职,否则发邮件的邮资都够一个月工资了。我说,其实,你直接和老板说是最好的方法。然后聊到在印度找工作,虽然机会多,竞争也足够激烈。我说,还不是你们人口激增的原因。忽然,印度同事S的嘴角露出一丝得意,激动地说,再过10年,印度就是世界第一了(应该指人口数量吧)。终于从这个不善言辞的家伙身上,看到一点印度人通有的特点。

以前的还有一个印度同事V,曾经和我说,现在上海发展的势头很猛......10年以内就可能超过孟买了。我当时眼前一阵恍惚,以为是在和韩国人聊天。唉~

曾经有一段时间,研究所里有很多的印度同事,印度教、穆斯林、佛教的都有,吃起饭来足够麻烦。印度教的V不吃牛肉、穆斯林B不吃猪肉、佛教的R吃素食(还算吃鸡蛋),最后来了一个严格素食主义的印度人S,不吃鸡蛋、不吃奶制品(我发誓,那不是三鹿的问题)。最后那一个简直没有办法在德国活,剩下能吃的素菜,食堂卖的都是生的。过了2个月回国的时候,脸上就只有菜色了。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在机场读书

2008年9月29日 没有评论

昨天到机场送母亲回国。之后要等5小时坐火车,带上了三本书。于是在机场开始读书,交替读陈乐民的《20世纪的欧洲》和Carl Sagan的The Demon-Haunter World. 后者谈到中国的伪科学,例如气功,其实更像心理疗法。

后来火车晚点,有多出一个小时的等待时间。在车上开始读Susan Sontag的On Photography,以前由于语言的缘故,读几段就放下,而昨天在火车上读起来竟然津津有味。等待今年年底要出版的Sontag的笔记Reborn,现在在Amazon.com上只有预售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