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德国生活’ 分类的存档

准备回国中

2009年7月3日 8 条评论

上次回国,是2006年的圣诞节。很久了…

这次回去呆一个多月,主要是公差,到处开会(其实是自己找的,可以公费回国一次,嘿嘿)。算了算,要坐飞机10次。准备回国把飞机当自行车用。

和单位的人事部门讨论了很久,昨天才算最后批准。毕竟,比每次会议都来回一次省钱,人事部门还装矜持,批了一周才下来,中间小的细节讨论无数。还说机票总价只能报销一定额度,后来自己做了点功课,发现总价竟然可以控制在这个额度以内。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次,带着小羊回国,拖家带口,估计不是太轻松,忍了。中间还要去次西安,猪蹄火锅你等着……

5390c229b8b9efca57e5f3d91fd44f2a

PS:在欧洲买国内的机票够贵,旅行社、网站都差不多。从上海到日本往返机票,竟然上万大洋,是来回中欧机票的3倍。回国一问,只有1/3的价格。唉~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德国人的“谦卑”

2009年6月29日 2 条评论

美国同事临别,中午请同事们吃蛋糕。来了一个屋子的人,几个曾经与他共事的德国人,说了几句赞扬的话,恰得其所。没有让我起鸡皮疙瘩,甚至还是很真诚的话语,因为很多是他的优点,共事的人都很熟悉。

今天,也看到了一些平时非常“高傲”的德国人的谦卑,尤其有几个德国女同事。有点肉麻,过于明显的舔屁股行为。这一点有些像德国的梅大娘,不管黑屁股白屁股,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在第一时间去华盛顿舔舔。德国的国际地位下降,由此也是可以窥见的。写得有点粗俗了,不过如果实际看见这样的情景,加上比较她们之前的行事,就觉得还是比较贴切的。

写写其中的一个吧。平时,如果在楼道里和她打照面,她会露出非常政治家的笑容。快擦肩而过时,可以从眼角发现她的笑容没有了,板起脸一幅漠视的样子。遇到几次以后,就会感觉很奇怪,难道就不能坚持这最后的0.01秒?曾经有个印度人做她的博士后,在办公室被骂得灰头土脸,一点情面都没留。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在她觉得有用的人身上,今天就是如此,往前凑得似乎想扒开前面的人、推开旁边的人……

很明显的,这个美国人以后的学术前景光明。聪明加上勤奋,什么障碍都挡不住。所谓学术关系,需要一定的建设和交流。但如此明显的行为,不知道其他德国同事们看在眼里,会是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谦虚的人比较内敛。见到过很多高傲的德国人,很不亲和,但一到这样的场合,竟然表现得完全“谦卑”,甚至是卑贱了。难以想象,原来“高傲”的人,还有这么一面。既然高傲,就坚持一下、坚持一下。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

沙特的博士后

2009年6月15日 10 条评论

最近,在找德国以外的博士后位置,想换换地方。看到一则沙特KAUST大学的博士后广告。专业方向很吻合,看到待遇那一栏,眼睛都直了……9万美元年薪,这样的待遇,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一级的博士后都是没有的。广告上还这样写:

No tax paid to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Other benefits: Free housing, medical, dental, air transportation to KAUST, one round-trip airline ticket per year to visit home country for postdoctoral fellow & his/her spouse & children.

就是,还不用交税,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医疗保险和牙医,每年一次全家往返机票…几乎全部的工资都是装到口袋里的。这个大学地点就是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附近。最近的新闻说,世界最高的高楼将在那里建设,1000米高。吉达离圣城麦加也很近。大学校长施春风是个新加坡人,以前新加坡国立的校长,搞断裂力学出生。

SaudiWomen4

犹豫了一下,是不是去赚几年钱?以前对于沙特的印象:男批白纱巾,头戴一个车轱辘;女批黑纱巾,只露双眼;沙特国家队世界杯上表现不错,就是搞不过中国国足(国足这么烂)。查了一点资料。发现沙特果然有点恐怖,比较保守宗教的立国,妇女出门必须批黑纱巾,男女青年谈恋爱必须有双方父母在场,否则要受到刑罚。想想家里一大一小两个妇女,要出去,就是两个会跑的黑麻袋。

也终于知道这样“高薪”背后的代价了。在沙特其实不用什么科研和教育,全民挖石油,公司还都是欧美的。现在美元贬值,大把美元又不能换成人民币,还是搞点实在的,于是兴建大学和高楼。恐怖的沙特,穷得就剩下美元了…

KAUST: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 ,

再次奔四

2009年6月14日 6 条评论

去年的今天,写了九个字。那时算的是虚岁,这次是真的奔四了。

比照那去年的九个字,后面的半句算是大功告成了。四年前,过完生日第二天就到了德国。之后结了婚,拿了博士,生了孩子,也算是完成几件人生大事了。今天之前,事情想不通算是“青年的迷茫”;今天以后,事情想不通就是“中年危机”了。

分类: 德国生活 标签:

关于父母金、儿童金

2009年6月12日 1 条评论

自从羊妈生了小羊以后,就没有办法工作了,在家做全职母亲。

在德国,三岁之前的托儿所屈指可数,三岁以后的幼儿园一般只开到下午一点。因此,对于职业妇女来说,有了孩子就意味着失去职业,生完孩子三年以后,才可以进行半职工作。而且,在德国的教育体系里,获得大学类学位(Uni-Diploma)的平均年龄比英美体系的晚两三年。由于洪堡教育理念的影响,德国的大学教育非常普及。女性在大学毕业后,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很多人选择了丁克。等到想生孩子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左右了,这也就导致了高龄产妇的普遍。另外一个人群,就是年龄特别小就生孩子的。以前见到一个年轻母亲,目测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这批人群,往往是直接进行职业培训,没有受到大学教育,然后走上社会的。这样的两级分化,导致的是:前者对于孩子给予了很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但生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唐氏儿比率较高;而后者,一般婴儿有很好的体质,但之后的教育往往存在问题。这都是体制上的缺陷,加上过于"优越"的福利体系,德国的出生率一直很低。2902Elterngeld

基于德国的低出生率,德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采取了一定的生育鼓励政策,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进行补助。其中一个政策叫"父母金"(Elterngeld),原则上父母双方可以休总共14个月的带薪(60%)假期,每人最多12个月。这个假期类似于加长版的“产假”,父亲方面也是可以申请的。当然,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政策,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另外一种生育福利制度叫儿童金(Kindergeld,俗称"尿布钱"),这个是2007年之前早已经实行的。

(图片:2007年德国各州父亲休“产假”的比率。)

其实,这篇文章里想说的,不是这两种制度,而是在申请中间遇到的几件事情:

  • 签证类型

准备申请父母金和儿童金的时候发现,虽然我们俩都缴纳比例较高的税收。却由于签证类型的原因,没有申请父母金的资格。在父母金法律里,故意提到签证类型(居留许可)为§18.2的外国人,没有资格申请。而这个签证,在到德国研究机构和大学工作的外国人中,非常普遍。条款§18.2有一个限制就是,只能在指定的机构工作。虽然。我自己的签证页上,只写了§18类的居留许可,而没有特别注明。特意到外国人局去询问,发现果然是§18.2的。

得知以后,极度郁闷。因为已经在德国工作将近4年,缴税的时候,没有人说,因为你是外国人,因为你的签证类型,不必缴纳德国的税款;而等到谈福利的时候,就说你是外国人,设定条条框框来限制享受福利的权利。而且这些带有歧视性的条款,还堂而皇之地写在法律上。单民族的国家,始终没有办法摆脱这种思想上的束缚,而且还习以为常。

后来的解决方法是,去市政府改签证,改成§18.4,避免了不必要的限制。一直觉得比较合理的做法,根本不是把人分成德国人/非德国人,而是要看纳税的时间长短和数量。

  • 收入证明

申请父母金,需要提供一个雇主的收入证明(Einkommensnachweis),然后按照实际收入打折发放补助。其实就是一个表格,列出月收入,然后签字。羊妈之前的一份工作,是在大学一个研究所里。4月中旬,找到研究所的秘书A,说要开一个证明。到5月中旬去催A,说已经交了材料到大学里另外机构B,还要等。两周以后,去催这个机构B,说其实文件已经发到州府的机构C。然后接着催C,才得到答复。反反复复2个月,一张破纸转了4个地方,其实就填了5个一模一样的数字。所谓"德国效率"。

  • 尿布钱和尿布价钱

一字之差。由于通货膨胀,德国政府在今年年初提高原来的154欧元每月的儿童金到164欧元每月。这个儿童金,几乎涵盖了每月买尿布的花费,所谓"尿布钱"。而如果去超市看看,就会发现,几乎同时尿布价格上涨。实际提高的10欧元,都贡献给超市了。这笔增加的钱,一边从德国政府给出,另一边回到了纸尿布厂商的口袋里......

(这篇文章早写好了,一直放在Zoundry Raven编辑器里。今天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