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2005年7月 的存档

读书笔记《结构博弈——互联网导致社会扁平化的刨析》-

2005年7月31日 1 条评论

 

l         《结构博弈——互联网导致社会扁平化的刨析》

王水雄                   华夏出版社

借阅于交大钱学森图书馆。[D668 22]

2004511简略读毕。

 

将网络若干实际事件(例如,YTHT上的站长选举等等)作为社会学研究,这一工作应是作者研究生阶段的工作。很羡慕文科的论文可以这样出版,而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专业化始终决定了不同的道路。书的主题很有新意,关于网络的存在是一个新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它确实会带来社会结构的明显变化。显然书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采用的新理论与结论之间并无太大的关系,实际的分析手段仍是传统意义上的。

分类: 读书笔记(2004) 标签:

读书笔记 《西方艺术中的性》

2005年7月31日 没有评论

l         《西方艺术中的性》

姚宏翔 蔡强 王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借阅于交大钱学森图书馆。[J05 12]

2004511读毕。

 

书名的提法让我想起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试图在日常行为的背后寻找唯一的驱动力。而这里分析的对象是西方艺术,而不仅仅是性的主题。而性作为艺术创作的元动力,又不可避免地在艺术作品中体现。

 

如果回顾原始艺术作品的主题,许多是直接的生殖崇拜的表现,对于最初的生产力量的崇拜,而这些在以后的艺术中逐渐消失了。其原因无非是对于性的主题的禁忌,而导致一下两种变化:一)由于主题的禁忌而寻找替代的表现,利用象征和变形的方式,例如在古典作品中刃的象征意义;二)转化的表现,将具体的主题物化,而这样的转变又容易导致拜物、恋物的倾向,而这在现代艺术中是经常可以找到的东西。以上的两种变化,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中已经有过比较系统的分析。也同时可以见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

 

现代艺术利用象征、变形、抽象到极端,便成为只有部分人能够理解的作品,而这种理解是需要背景的;而在古典艺术中的背景知识,例如宗教故事,对于作品的欣赏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影响,背景知识的缺乏并未使作品的欣赏性减弱。如果说现代艺术是走向大众,其实只是表明从事艺术活动的大众化,欣赏价值观的大众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人都可以表明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而不是作品欣赏本身的大众化,在这一点上传统的艺术作品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注意到书中的论述,采用了明显的男性化的视角,其原因应不仅仅是作者的选择,而是在艺术史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一种倾向。以前读到一篇文章表述如下的观点,在古典的绘画作品中的预设是存在一个观察者,而画中的人物则并不注意观察者,由此完成一个偷窥的环境。同样也是满足这种欲望,而显然这个观察者往往是男性。这本书的完成是由多个作者的合作,因此还是存在体系上的问题,但是这样主题的书籍确实能够改变一些对于艺术的看法,尤其是现代艺术。

分类: 读书笔记(2004) 标签:

读书笔记《笑忘录》

2005年7月31日 没有评论

l         《笑忘录》

Milan Kundera   王东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218购于西安解放路行知书店。

200458读毕。

 

这本书的出版,在法国赢得了很多的赞誉,却使作者丧失了捷克的国籍。小说的第一段便是一个政治的事件,克莱门蒂斯在历史上的消失,包括他在历史照片上的消失,留下的只有一顶皮帽。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见过类似的照片,修改前的和修改以后的。历史的遗忘有许多种,而这种的背后却往往隐藏着可怕的故事。这个开头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影响,但后面的故事却不是一种之间的延续。Kundera的小说中涉及了不少捷克的政治问题,或者直接的作为故事的背景,或者让书中的人物表现一种特定的代表。这种背景在Kundera的处理下显得很飘忽,不是一个具体的场景,因此也会出现不少虚环的环境,例如塔米拉最后所处的那个都是孩子的小岛,例如另外一本小说中出现的可以“代办自杀”的山顶的公园。

 

作者之后的叙述是几个互不干的故事,情节本身没有太多的意义,却是在讲述时那种对于生活的思考,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这几个故事才相互联系。这种抽象的联系无疑带来了哲学的讨论,关于笑、关于遗忘,不知道Kundera为什么这么喜爱探讨这些哲学层面问题,这无疑使他的小说失去了一些可读性(虽然我很喜欢,但可以确信喜欢的人不会太多)。王小波喜欢卡尔维诺的小说的原因决不可能是这个,而阅读小说真正的乐趣也不会在哲学的讨论。而同时这种讨论又不可能是深入的,终于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中间地带,或者说,什么都不是。Kundera许多的小说中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这样的做法,若干并不明显联系的故事的聚集,他不急于去处理故事之间的联系,而是让读者自己去组合。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仅是在感受,而是由此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虽然大多数不是作者最后得到的,或者希望得到的,这样的小说的阅读同样是有趣的。而这也就是阅读Kundera的乐趣。

分类: 读书笔记(2004) 标签:

读书笔记《摄影简史》-

2005年7月31日 没有评论

《摄影简史》Ian Jeffrey: Photography A Concise History  晓征、筱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l         《摄影简史》

Ian Jeffrey: Photography A Concise History

晓征、筱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36日购于西安钟楼万邦书店。

20045月读毕。

在现今,摄影器材已经十分的普及,很难想象这本书中选取的摄影作品是选自这样的一个熟悉的摄影历史中,从现在的状态很难想象到当时摄影的历史状况。作品中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着的凝重,而不是一种为了吸引眼球的多彩;摄影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想表达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而不仅仅是表现世界是如何存在的。摄影器材的普及无疑改变了曾经存在过的历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摄影师去纪录、去表现,因此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陌生。它所展现的应该是作为艺术的摄影,而不是作为技术的存在。

很多的摄影师是我不熟悉的,其实我知道的也就那数得清的几个。对于作品的美,许多也不是一眼能够分辨的,但是这些作品显然是耐读的,可以花很多的时间去注视。可惜的是,在出版中文翻译版的时候,应该有许多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而消失了,没有办法参考图片去阅读文字。由于书中用了简洁的文字叙述,实际上包含的信息是很多的,许多摄影师的叙述仅仅占据了一小段。阅读的过程也是简略的,跳跃的。

分类: 读书笔记(2004) 标签:

2005年的读书笔记

2005年7月31日 没有评论
分类: 读书笔记(200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