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3 月, 2006

研究所,博士答辩

去年夏天刚到德国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个所里博士答辩的庆祝Party,场所就在答辩教室的外面,Karlsruhe大学机械系。有香槟、饮料和一些德国特色的面包。不过那次毕业的博士,我根本就叫不出名字,直到现在,只知道他喜欢玩手球,个子将近2米。

这次,算是经历了所有的过程。德国博士帽比较特别,不是统一的样式,而是一起工作的同事按照那人平时爱好和一些比较有趣的特点做的,非常Personal。所以首先是一个秘密会议,brainstorming,搜集一些想法,然后各自准备材料,最后一起找个时间,把博士帽作出来。一起做博士帽的时候,很惊讶德国人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实现的能力都是在这次才切身体验到的。我和一个中国博士后合作,速度倒是很快,做完以后发现德国人还在慢条斯理准备,然后不紧不慢地完成。

所里毕业的是个印度同事,喜欢玩板球cricket,喜欢Mini Cooper车,喜欢看德国大学排名......现在这些都在博士帽上,帽子的样子则是一个FEM的接触模型,也是他做的研究课题。今天答辩完,印度人一出来,正好我拿着博士服,就负责给他套上,然后所里和他一起公事时间最久的俄罗斯女孩给他戴了“博士帽”。然后是所有参加Party的人一一表示祝贺......

研究所上二楼的走廊上有历年毕业博士的照片,大都是戴着特制“博士帽”的照片,看上去类似名人堂。刚到研究所的时候,正好所里工程师在重新安排这些照片,腾出更多的空间,然后就对我说,都是给你做的,呵呵。

所里的合影 (IMF II FZK 2006.03):

Comments (5)

好久没有更新了,最近的工作生活

工作
一般形式的Visco-elasto-plasticity 模型在ABAQUS UMAT的应用,采用数值方法和一般Backward Euler的求解格式(目标是做一个“狗皮膏药”程序,任意塑性模型,只需要提供解析模型给现在的程序,就可以在ABAQUS中实现,目前处于YY阶段);
自己前阶段做的pebble beds thermo-mechanical model 的应用,DEMO Breeder Sandwich structure analysis,终于让所里的一个工程师开始了辅助工作;
后面一个项目HELICA(意大利小组起的奇怪名字,还有更变态的,看了活活不知道是什么单词)分析的准备。

生活
德国的春天迟迟未到,也难怪德国人喜欢夏天,喜欢阳光,冬天也太长了。日常的工作加上游泳,每周研究中心的足球上周终于又开始了。上个周末跑了Dortmund来回,可惜没有去现场看球(BVB Dortmund vs
FC Kaiserslautern),后来看报道,比赛非常精彩,唉......

去年圣诞节前,更新的办公桌,至今还没有搞定,体会了一下所谓的“德国效率”。原来说圣诞节前完成,到过年以后一周才说货从公司A运到FZK内部公司B,过了两周把东西扔到办公室门口,说组装是另外一个公司C。又过两周,公司C的装配人员才来,结果发现桌子没有腿。于是联系公司B和A,等待两周以后公司B运来了组件。公司C在几周后来组装,发现原来5条桌子腿,现在只有2个,再联系公司B和A。若干星期以后,公司B电话来说,腿确定在研究中心内部,只是不知道去向(◎*◎)。现在几周已过,没有任何消息。已经近4个月过去,现在只能开玩笑说,还缺一条腿,不然就是一个稳定的结构了。

关注DSLR的信息和市场,看见Mediamarket有前几年中端DSLR Sigma SD10(580欧)。在德国各地的电子市场,价格相差也很大。例如同样在Saturn,同样号称做活动的 Konica Minolta 5D,在Dortmund和Karlsruhe就相差近100欧。

阅读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本来想最近读完,写写读书笔记,去了Dortmund,竟然就忘在了那里。

Comments (4)

Maxthon -> Firefox

最近实在是受不了用Maxthon访问MSN Space的速度了,每次载入都会有明显的停顿。据说是Windows Update的某个包的问题,载入ActiveX的时候会影响Maxthon的速度。但是却又没有找到Maxthon说的那个更新。今天终于要试试别的浏览器了。

Opera。以前Opera周年庆祝的时候,得到了免费的License,今天试了,感觉非常不错,自己可以定义的东西,网页载入的速度都非常不错,最可惜的是对中文的支持,实在有些...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广告窗口的拦截,浏览类似Sohu Sina新闻什么的,实在有些骇人。

Firefox有中文的网站,不过只有1.0的版本,中文化以后的属性菜单,有些过于简单,还是换成了V1.5。主要是简捷的界面,对于网页浏览的空间更大,看起来舒服不少。最早用Mozilla是在Linux下面,主要还是中文支持的问题,其他的倒也印象不深。



呵呵,最后终于找到Mozilla Firefox,而不至于采用最后的方案,用IE,或者Tencent TT。

Comments (1)

研究中心的选举,关于民主

最近,研究中心的工会组织在进行选举,不少的宣传,候选人的广告。
 
中午,和德国同事去吃饭,说是要去投票,我就随同去“考察”。说我也可以参加,也算是“员工”,不过看了一下名单,认识的人不到5个,却要选20多,于是就算了。进去的同事,竟然呆了将近20多分钟,我想找他也没有找到。
 
吃饭的时候再碰头的时候,说德国选举场地有一个小的隔间,相互独立,我在想没有参与过,至少还是知道的。结果最后小伙开玩笑说,德国的选举毕竟不像在中国。旁边的同事都开始笑了,但是这个笑话对我没有用,甚至还很尴尬。我想辩解,现在中国的选举已经不是靠举手了,而是有电子设备,靠按钮。后来发现人家也是知道的,就是在笑这样的事实。那时实在不能理解,就换了话题。
 
后来想到的一些事情,是看见一个新闻,关于反分裂法的投票结果,公布的结果是,数千票的赞成,数票的弃权,没有一个反对。通过这样的法案,还是理所当然的,但投票的结果实在太可疑。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有两个原因:选举人的组成和对于问题的上纲上线。选举人不是普遍的,而是遴选出来的,带进选举过程的其实是遴选人的意旨。另外的原因,如果上纲上线以后,当然也就没有人敢反对了。这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中国把台湾看成真正的一部分,来自台湾的若干“代表”总会有那么一票反对吧。在这样的场面,虽然是靠着不记名的“按钮”系统,按照德国同事们的说法,至少还可以查指纹(!)。
 
其实民主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有可能一个好的制度维持了民主,却没有办法取代观念中的民主意识的作用。看到德国同事如此认真地对待选举问题,其实当时,他的想法一定是已经把这样的过程作为一种真正的参与,和对为这个体系无法推托的责任。工会的选举,最后是要依靠这些选出的人,来替员工们说话的,而不是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利益。从底层一直到整个国家的体系,维持的根本动力其实是深入人心的观念,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
 
倘使一个国家,大部分人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这样责任的时候,还是仅仅把民主体系做成一种“理想”更好。

发表评论

Prigogine的一段想法

写在 The End of Certainty。大概的意思是,西方思想的两个重要部分是宗教和科学,但都是确定性(Certainty)的,不过是不同范围的确定性。而他的想法就是在科学中考虑非确定性的现象。
 
在忘却以前,做个记录。整个经典热力学的体系将会由此改变,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学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