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6 月, 2006
Using PuttY as an SSH client
Putty 是一个免费的SSH客户端。
在研究中心,计算任务都是使用远程的超级计算机,使用SSH和Exceed,作为桌面Windows和远程UNIX的通讯。但是这两个软件都是商用软件,在别的地方就没有办法登陆研究中心或者大学的服务器,例如在家里的计算机。PuTTY是个不错的替代,虽然没有Exceed作为图形界面,使用初级的UNIX命令就可以基本完成大体的工作。也是一个学习纯粹UNIX命令和编辑器的机会。
最近,忽然这么多人在用ABAQUS,等License的队列里有将近10个任务,而且都不是很小的计算量。例如我现在的简化模型,初算就需要10小时。晚上一边上网,一边用PuTTY也可以工作。
SSH以外,telnet也是可以“玩玩”的。例如登陆兵马俑,不过在德国速度奇慢,难以忍受。
研究、论文与学术会议
今年5月底,把博士阶段的第一篇论文投到了Fusion Eng. Des.,现在等待评审结果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下面的工作。记得今年年初,到德国半年以后,和所里教授K汇报工作的时候,教授K就提醒我和小老板MK,要留意发表我们的结果,并且可以把结果拿到年底的MRS会议。也就是说教授同意了发表文章,并给了一个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虽然德国博士毕业没有发表文章方面的要求,但如果有些很好的结果的话,应该也是可以发表学术论文的。这是德国的博士体系,注重工作,而不是论文的数量,也因此不少德国的博士到毕业也没有任何发表的学术论文。另外一个方面,是学术会议,今年下半年,小老板MK给了2次国际会议的机会,说对我来讲将是比较好的机会。到德国以后,发现会议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一般放在公共场合,或者在工作会议上提醒大家,谁想去都可以申请。而不是像以前在国内,似乎是个机密,同事之间讳莫如深,毕竟和资源与人数的比值有关。
回想在国内完成硕士的阶段,工作量实际可以写3篇学术论文。实际上也是写了3篇,不过国内的导师C喜欢拖,第一篇因为自己大四刚进实验室,不熟悉情况,被拖了1年多,发现国外已经有类似的结果发表了出来,于是也没有了任何优势;第二篇则是在自己不断追问下,才终于寄了出去;第三篇写完以后,已经是要毕业答辩的阶段,导师C也在国外访问,也没有机会和精力去讨论了,于是就此不了了之。其实从心里来说,感觉非常郁闷,和碰到的导师有关,C并不是太关心学生本身的问题。甚至在完成大量工作以后,连个参加国内会议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后来讨论到我去向的问题时,C提出如果我继续做他的博士,可以让我有2年的时间在Cambridge完成。算是不错的条件,不过鉴于C以前的所作所为,我还是拒绝了。那时觉得既然可以直接拿德国的博士,何必走这样的中间路线呢。其实,反观C的学术水平,应该算一流,不过做起导师来就远不及实验室的老教授们了。
现在想想,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平衡的。国内的老板C和现在的老板MK正好成了互补,现在可以和老板有比较好的私人关系,学术上的讨论也非常平等,自己也拥有做研究的自由。个人感觉后面两点,将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J. M. Coetzee: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昨晚读完:
J. M. Coetzee: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读得零零碎碎的,也没有太多好写的东西。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