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如法受戒的佛教比丘,我保证..."
达赖同学最新语录(2008年3月28日,印度新德里):
"作为一个如法受戒的佛教比丘,我保证,我的愿望是真诚的,我的动机是诚恳的。"
多像美国主子的常用语呀,以上帝之名 (In the name of God),啥事情都是正义的:可以入侵阿富汗、可以入侵伊拉克、可以分裂塞尔维亚......
另,从未名上看到一个问题
"喇嘛们可以结婚不?"
回答如下:"佛门弟子杀人放火都可以,结婚喝酒吃肉应该没问题吧。"
达赖同学最新语录(2008年3月28日,印度新德里):
"作为一个如法受戒的佛教比丘,我保证,我的愿望是真诚的,我的动机是诚恳的。"
多像美国主子的常用语呀,以上帝之名 (In the name of God),啥事情都是正义的:可以入侵阿富汗、可以入侵伊拉克、可以分裂塞尔维亚......
另,从未名上看到一个问题
"喇嘛们可以结婚不?"
回答如下:"佛门弟子杀人放火都可以,结婚喝酒吃肉应该没问题吧。"
下午又可以多一个小时的日光,很喜欢德国的夏天。
最长的日照时间超过16小时,而且不热......
到了踢球黄金时间了,要一周2赛制了。看看以前球队的合影,一半都走人了。球队有个不成文的小"制度",给走的那人发个"毕业证"。做得还挺正式,后面队员签字,否则不给"毕业"。到最后几周,都得玩命表现,否则......咔咔
"...但是从50年代起,中国知识分子遭到了从所未有的屈辱和迫害,他们的理想和热情早已荡然无存了。我在七八年前曾说过,老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是以平静的心情等待生命的终结,中年一代的有的彷徨苦闷,有的随世浮沉,年轻的一代则或者腐化颓废、或者愤世嫉俗、或者各谋一己的前程。这个观察,我自觉在今天还未失效,甚至更严重了。在主观方面,今天的文化危机特别表现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浮躁心理上。他们是少数尚有理想、尚有热情的人,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寄。他们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恨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他们的思想境界没有超越"五四"人物,但以中西学术的修养而言,又远不及"五四"先辈那样坚实。..."
余英时《论文化超越》(《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506-507页)
三代知识分子之间的差异,看到形容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句子:"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恨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难道不正是现代年轻人的困境?这篇文章不是主要论述知识分子的,所以第一句作为原因,似乎远不够。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老先生对于现状(以及青年人)的忠告,未可得。不过经常在余英时先生其他文字中,见到反面的论述。考量话语的背景,而不是直接拿来,例如鲁迅关于"青年必读书"的回答:"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另外,提及20世纪初期,邓实 (1877-1941) 指出:当时求实求新的知识人"尊西人若天帝,视西籍如神圣"。很奇怪的现象,但至今依然有存在的影子。
想看两本书:
[1] Peter Watson. Modern Min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2001
[2] John Brockman. The Third Culture. 1995
后者《第三种文化》是相对 C.P. Snow 提出的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而谈及科学知识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2008年3月8日的《伦敦书评》上有一篇 Yonatan Mendel 写的文字。其中提到以色列媒体的导向作用。和最近写的一篇文字,说的是同一个早就存在的事实。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亲身经历,说明以色列媒体的"主旋律"功能:
1. 作者在一年前申请一个以色列报社。报社拒绝作者的理由是,他会说阿拉伯语言、在巴勒斯坦学校受过教育、参与了不少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合作项目。因此保持中立的态度是不适合报社的,报社需要的是能够参与运动,而不是能够站在事件以外的评论者。
2. 关于话语。以色列媒体的一个常用方式,提及以色列人的话语,就说张三说,李四说;而说道巴勒斯坦方面,对以色列不利的言论,就说巴勒斯坦人声称(The Palestinians claimed that...),而不提到话语的出处,生怕增加哪怕一点言论的真实性。
3. 作者在以色列街头看见持枪的军警,想到如果一个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射杀一些带枪的人(gunman),那一定是恐怖主义。而相反,以色列军人到巴勒斯坦,杀死带抢的巴勒斯坦人,那就是"正义"的清剿行动。而实质上,这两个行为的本质是相同的。
4. 在所谓"定点清剿"(targeted assassination) 行动中,以色列媒体片面强调行动的成功方面,而几乎不提及这些行动中巴勒斯坦平民们的伤害。在2006年5月20日的一次"定点清剿"行动后,以色列媒体铺天盖地地宣传着被刺杀的 Muhanmmad Dahdouh,却忽略了这次行动中丧生的4名巴勒斯坦平民,以及3名重伤的平民,包括一个叫Maria的5岁女孩,颈部以下瘫痪。
......
这篇文章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这里只选了4点。如果看到这些事实的普遍性,很可以理解现在所谓西方"自由"媒体的行为。除第一点以外的手法,在CNN等电视台随处可见。不过,要注意的是,听到见到一个事实,我们是否能够想想另外的一面,而不是被"表象"控制。进而思考媒体展现一面,而不是另外一面的动机,这才能够真正了解事件的"本质"。
时评性的文字,固然想更全面的展现问题。但偏向性的报道是无法避免的。这个周末是复活节(Easter)假期,梵蒂冈的教皇在祝福时,提到很多存在冲突的国家和地区,苏丹的达福、伊拉克、阿富汗...、最后还提到西藏。结果到了CNN里,就成了标题新闻"教皇提到达幅和西藏"。所谓断章取义都是有背后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