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一册

TheRiseOfModernChina_Cover从德国的一家不太大的网上书店购得 Immanuel C.Y. Hsü (徐中约)的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the 6th ed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作者是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的历史学教授,翻译成中文书名为《中国近代史》。

想看的主要原因是之前看见了一个新闻,说这本书的翻译版本,删节以外还有修改,修改以外还有增加原书没有的内容。一些细节可以看贺卫方的这篇文章《一国两版》。实在是翻译作品中的极品。 想看看原书里面到底有什么让人“害怕”的东西,虽然不是禁书,有“雪夜闭门读禁书”的效果。

今天上午拿到英文版本,一翻竟然有1000多页。慢慢看吧。

Comments (7)

搭积木

小时候玩搭积木,弄完以后,要装回盒子里,发现盒子的容量不够,或者重新手动安排一下,或者摇摇盒子得到一点额外的空间。

Nature上最新一期(Vol 460, 13 August 2009),有一篇Torquato and Jiao写的文章,讨论怎么在一定空间内寻找堆积的最高密度。使用的单元包括普拉图和阿基米德提出的结构单元(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如下图所示)。之前,人们关注的比较多的是,球体的随机致密排布(Random Close Packing)。对于这些类似积木的单元,则由于问题更复杂而研究得比较少。在三维空间里,球体由于对称性,只有平移的三个自由度,而列出的结构单元则增加了转动的三个自由度。在现在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是一种“适应收缩单元”(adaptive shrinking cell)的优化方法,利用计算机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模拟,去逼近和得到理论的相对密度上限。

但是,实际问题里的堆积,往往无法达到理论上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摩擦力的影响形成拥塞结构,而无法进一步致密。除非施加外力或者改变温度来打破形成的拥塞结构(Liu and Nagel, 1998)。

image

这个工作不是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有趣。我这里就简称为“搭积木”问题了。由于最近的工作,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研究球体随机排布的,寻找一个计算机模拟的拓扑结构,来看非均质材料的宏观性能。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一批物理学家做完了。现在就是拿来做做工程应用。Torquato还有一本书关于非均质材料细观力学的,Random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Microstructure and Macroscopic Properties, Springer (2001).

[1] Torquato and Jiao, Dense Packings of the Platonic and Archimedean solids. Nature Vol 460, 13 August 2009.
[2] Liu and Nagel, Nonlinear dynamics: Jamming is not just cool any more. Nature Vol 396, 05 November 1998.

Comments (5)

[养牛笔记] 小羊近照(四个月,多图)

小羊同学明天五个月了。今天学会了抱着一整个苹果添,甜甜的,拿都拿不走。

照片一直都在拍,不过最近忙得都没有时间整理她的照片。昨天理了一下,和刚出生时候比较,发现几乎改头换面了。想想那时候拍很多照片,也是应该的,之后就完全变了样子。不是那些照片,很难再去回忆出当时的模样。

既然有了照片,就看图说话了。

» Continue reading "[养牛笔记] 小羊近照(四个月,多图)"

Comments (5)

梁文道:中國已成索多瑪

Sodom_and_Gomorrah

Twitter上的链接,看到的文章。许知远那篇《我们这一代》,明显有所顾虑,不及梁文道写得直白。不过在中国大陆,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权势”的知识分子,不“含蓄”点早就失去了说话的权利。例如,以行为改良现状的许志永。

索多玛,是《圣经》里的一个典故,是一个城池的名字(Sodom)。表现了耶和华神对于人类的震怒,要毁灭一座城池。亚伯拉罕求情,耶和华说你找出十个义人,城池就得以保全。最后索多玛找不出这十个义人,毁灭在神的震怒里。梁文道选的这个典故,实际就是现在的中国。不过超出善恶的“神”,我们似乎依然不见。我们是无神论者,心中的道德感,难道就如此淡薄、如此冷漠?义人们或者消失、或者沉默、或者选择离开。他们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是不能回头去看那毁灭的火焰的。否则那一回首,人就变成了一根盐柱,然而他们的内心中,难道不早已经死了吗?

我钦佩那些依然留在那里的“义人”们,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现状。无力无助,他们依然有所为。依然相信中国不会如索多玛城,毕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其实不是新的,在上个世纪初,相似的一幕幕曾经发生过。历史如黄仁宇所述,盘旋向前。

附文:梁文道《索多玛》

» Continue reading "梁文道:中國已成索多瑪"

Comments (2)

德国人的科研丑闻

算是比较老的故事。

JHSchoen一个名叫Jan Hendrik Schön(舍恩)的德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纳米技术研究。在1997年从德国康斯坦兹大学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2001年在贝尔实验室狂发文章,当年据说每八天就有一篇研究论文发表(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国内有个搞化学的似乎比舍恩更厉害)。结果东窗事发,数据造假。几年内发表的包括八篇在Science和七篇在Nature的文章,在丑闻后被杂志撤稿。当年Schön也是风光一时,得到了众多奖项。如果不是最后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两个教授发现,他在三个不同实验里,得到了完全一致的数据信号噪声,最后揭露了这个丑闻。舍恩可能还会平步青云,还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发之后舍恩返回德国,到一家公司工作,康斯坦兹大学也取消了他的博士学位。

这个丑闻(Schön Scandal)以后,引起科研界对于审稿人制度(peer review)的激烈讨论。这个制度,邀请几个该领域的专家,评审文章的质量、原创性和真实性。像舍恩这样大规模造假的,假的重复多了,就成了“事实”。评审人制度,实际上都是些同行来看文章。

[相关链接]

Wiki的页面(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_Hendrik_Sch%C3%B6n

Spiegle上当年的报道(德语):
http://www.spiegel.de/wissenschaft/mensch/0,1518,215798,0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