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合作’

几个在线 LaTeX 编辑平台

2015年3月23日 3 条评论

由于合作者比较多,但是个人又喜欢LaTeX的风格,寻找拥有类似Google Docs的合作写作 (collaborative writing) 的平台。下面的几个关注了很久,都有收费的服务。支持多用户,协同编辑文档。

(1) Auhtorea: https://www.authorea.com/

(2) ShareLaTeX: https://www.sharelatex.com/

(3) writeLaTeX: https://www.overleaf.com/

和传统LaTeX编辑比较,这些服务都可以用浏览器编辑和预览,也就是说也适用于移动设备。文档都是云存储。可以协作编辑文档,有利于合作。这些服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输出文档不一定是基于LaTeX的,也可以转换成别的格式,例如 MultiMarkdown 之类。现在关于未来Publishing的形式也是有不少的讨论。例如论文的出版,不仅仅限于打印版本,而更多的是应该基于网页的可读性。

由于最后还是商业模式运作,所以每个网站都弄出一堆不同的定价模式,每月的价格大都在10到20美元之间。

现在的需求是,有一个团队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文档,并且邀请合作者共同编辑。这个有点像具有 Project Management 特性的文档写作和编辑空间。估计是提的要求太多了,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工具。

分类: LaTeX/论文 标签: , , ,

LaTeX论文合作修改的简单解决方案

2011年10月20日 没有评论

LaTeX文档,还没有像Office类软件一样的修改功能,可以自动跟踪不同作者所做的修改。在有多个作者共同修改和合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障碍的。最近需要和以前的同事合作修改文章,由于都不在一个地点,只能互相电邮来修改文稿。于是搞出了一个“土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利用两个包裹,color和ulem。在文档前做如下定义(用户定义的命令 \newcommand):

\usepackage[usenames,dvipsnames]{color}
\usepackage{ulem}

%This is the line added by Marc for his comments
%Additions made by YG
\newcommand{\YG}[1]{{\bf{\color{blue}{#1}}}}
%Cancellations made by YG
\newcommand{\YGc}[1]{{\bf{\color{blue}{\sout{#1}}}}}
%Comments made by YG
\newcommand{\YGCom}[1]{{\texttt{\itshape \color{blue}{(Comment: #1)}}}}

不同作者,可以定义不同的文字样式。在修改时,可以使用

加入文字:\YG{text}
删除文字:\YGc{text}
加入评论:\YGCom{text}

实际效果如下图:

虽然尚没有Office的功能,可以用鼠标做简单的动作,例如接受所有的修改之类。但是这个方案基本解决了现有的需求,所谓够用就行。

----------------------

分类: LaTeX/论文 标签: , ,

美国同事的离去

2009年6月24日 1 条评论

今天,所里同事们在集资,因为美国同事丹尼做完他两年的洪堡,要回宾大(U Penn)当助理教授去了。筹集完资金以后,估计是买个德国的特产给他和他老婆安妮。这个日期他曾经和我提过,因为还有一点合作的东西要做要写,我竟然最后忘记了,还有一周他就要离开这里了。

他到德国了以后,我们之间以及他原来的学生和老板做了点合作,讨论的时候针锋相对,经常一个下午两三个钟头坐在一起。最后,还是很愉快地看着一起做出来的结果。搞出了一篇写完的文章,还有两篇计划中的文章。丹尼一个做实验的,竟然知道特别多的理论和模拟,还知道很多搞理论人都不知道的数学公式。他说起来,那是“常识”。按照他的能力,估计几年里评上教授也是在预期以内的。

其实,美国人不一定是急进发表的。所谓“publish or perish”,还是有原则的。两年多前,丹尼在以前的大学,就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多的相关实验数据,已经足够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结果他觉得模拟部分不够完美,拖了两年时间,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计算。才算在年初把文章投出去。那天给我看他的文件夹,里面有十几篇在修改的文章,想来数量已经不是问题,主要追求的是质量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不揽功劳。上次,和美国三方电话会议的时候,说到我们俩之前讨论了一个提议,他一直强调有那个想法是我提出的。这些都是科研的优秀品质。

从他的身上也看出,合作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他几乎和这里的所有研究方向都有所涉猎,实验、理论和模拟。其实重要的一点是拥有开放的头脑,对于新的东西时刻保持着好奇心。类似于对于科研的童心,而不是固守原来的想法、研究方向、视野和手段。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博士毕业以后,往往越做越窄,而不考虑别的可能性,不愿或者不敢去尝试新的方向,由此也丧失了很多的机会。所谓科研中的创新,其实不一定是最原创的想法,而是在自己的研究方向里融入别的方法和手段。毕竟,在各个学科里最原创的想法,一只手都是可以数得过来的。而合作作为一种拓展研究方向的手段,确实非常有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丹尼是我见过的,所有博士后中最具有开放思维和合作精神的。

丹尼马上要回国了,那里有他的远大前程。

分类: 科学工作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