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地震’

关于地震

2011年3月12日 1 条评论

这两周都是在反复修改项目申请中度过的,没日没夜的生活。在项目申请里,提到里两个应用,一个是地震,一个海啸。众所周知,项目申请里的所谓“应用”基本都是扯淡。在澳大利亚,还有注意提到对于国家的贡献(National Benefit)。忙完这一段时间,就要去写一篇正真关于地震的科研文章了。

结果两天前日本地震了,引发了海啸。看到了下面的海啸浪高图,可能之后要在项目申请里引用一下。说“就在我们起草这个项目申请期间,日本的8.9级地震引发了海啸”。

另外,先听说日本可以在30秒左右前发出地震警报。后来想想大学里学的《弹性力学》就知道,其实是观测站测到传播速度比较快的p波(压力波),然后发出警报,而之后到达的s波(剪切波)则是对于建筑物破坏力最大的。这两个波的差别在于,压力波过来把建筑物先上下晃动,建筑物不倒塌,但结构已经破坏;而剪切波到了以后,左右晃,建筑物就承受不住了。类似于两个人打架,一个人站稳马步,对手过来从下而上当档一脚(压力波),然后一个扫堂腿(剪切波)。除非练了少林铁蛋功(youtube),谁都站不住了。

由于这次日本的震中距离大城市比较远,这样的预测还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像前不久的基督城地震(wiki),震中距离城市只有5公里,这样的警报提前时间就太短了。

 
————————————————

分类: 科学工作 标签: , ,

肉包子打狗

2009年8月12日 8 条评论

今天看见两个新闻。roubaozi

第一个,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称760亿地震捐赠80%流入政府财政专户》。第二个是谭作人案(“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之前的文章)今天上午在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开审。前一个刊登在国内主流媒体上,后一个新闻似乎对于墙内是隐形的,是今天在twitter上的热点。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与去年四川地震相关的。

(一)

关于四川地震捐款,去年震后铺天盖地的捐款宣传和行动,似乎有点被热情冲昏了头脑。很多人捐款出去以后,可能并不太关心钱款的去向。当时我们捐款的时候,选择的是红十字会,虽然在中国红十字会也是一个政府组织。现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告诉大家,80%的捐款流到了政府。可能有些人觉得这80%的钱,从政府统筹赈灾无可非议。实际上却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第一,想想权力,尤其是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力,与金钱在一起的时候,腐败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在的中国,政府和官员的诚信,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了,而且尚且没有完善的对于权利的监督体系。无法想象这80%的捐款,将怎样消失在庞大无底的黑洞里头。第二,作为收取税收的政府,灾后重建应该是份内的事情,不应该去动用来自民间的捐款,且暂且不计“动用”以后的后果。合理的做法是,委托一个非政府机构(NGO,民间组织),由政府和公民来共同监督。其效果就是将金钱和权利分开,让来自民间的捐款最后真正起到灾后重建的作用。

换句话说,把“肉包子”和“狗”分开,别干打狗的事情。

(二)

关于谭作人。这个案件表面上是针对他写的64回忆文章《1989:见证最后的美丽》(具体可以Google起诉书,号称是基于谭对于64官方定调的“不满”),“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明显是因言获罪。而实际上我们应该看见的是,这次起诉后面的东西。就是谭作人在四川地震之后,调查坍塌校舍的质量问题。算是一种来自民间的监督,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监督是不可能的。触动到权力阶层之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汪洋官员的“从来不缺言论自由”调子下,我们听见了“莫须有”的颤音。地震一年以后,四川官员既然已经定调“不应追究”坍塌校舍的豆腐渣工程,刁民谭作人顶风作案,怎可不追究。

在这个事件里的“肉包子”是指来自民间改良的“善意”,而我们可以看见这种“善意”的后果。

分类: 随感随想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