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linux’

移动硬盘文件格式 exFAT

2012年6月7日 没有评论

最近买了个移动硬盘,用来存放越来越多的照片和视频。

现在用的两台机器,办公室台式机Ubuntu Linux,笔记本MacBook,家中原先存放媒体文件的笔记本是Linux/Windows。在使用Mac前,文件格式照顾的是Windows和Linux之间的兼容,而似乎Linux下面读写FAT32和NTFS都没有问题。但是移动硬盘在Mac格式化以后,问题就来了:Windows下面不认,Linux下面可以读,无法写。媒体文件大概200G,感觉都绝望了。

解决方案是,在Mac下格式化为exFAT格式(wiki)。但是exFAT格式,由于版权的问题,无法在Linux默认安装中支持。只能在Ubuntu下装个fuse-exfat: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relan/exfat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fuse-exfat

然后mount:

sudo mkdir /media/exfat
sudo mount -t exfat /dev/sdc1 /media/exfat

搞定。

终于,可以在三种OS之间传输数据了。各种格式支持和兼容最好的还是Linux。

分类: Ubuntu Linux 标签: , , ,

用Ubuntu 10.10 建立计算集群

2011年3月25日 没有评论

这个工作是去年10月,在自已研究所里做的。用的刚出来的Ubuntu 10.10服务器版本,搭建了一个5个计算节点,120 CPU核的计算集群。当时有个比较“懒”的解决方案,就是装Rocks系统。不过发现这个系统,用yum做软件包更新,库不是那么新。而我们的程序用到比较新的Qt库,所以转而用Ubuntu的 apt-get。毕竟自己的台式机,笔记本都是这个系统,管理起来应该也比较容易。

写写也就这么多的要点,但当时没有任何服务器经验,从头做起,折腾了三天时间。现在俨然成了研究组的系统管理员,不过这个活不好干,花时间不说,很多时候吃力不讨好。

阅读全文...

分类: Ubuntu Linux 标签: , , ,

LaTeX 文档的实时编译,以及Dropbox同步

2011年1月17日 1 条评论

无论是用什么LaTeX文档编辑器,WinEdt,Kile,Vim等等,都是需要一个简单的编译动作,或者鼠标,或者快捷键。最后才可以在阅读器中看到最新的版本。

设想一下,现在如果可以在编辑和修改并且保存以后,直接看到输出文档的变化,其实也是一种所见即所得(WYSIWYG)的方式。另外一个扩展的应用,就是借用云存储的方式,可以在任何地方修改文档,例如用iPad,iPhone等移动设备。

假设现在的情况是,有一台安装Ubuntu和LaTeX的机器,例如办公室的计算机A。工作的LaTeX文档目录通过Dropbox在若干机器之间共享,包括一台移动设备M。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一)在计算机A上,需要安装一个latexmk的包,在Ubuntu源里就有

sudo apt-get install latexmk

(二)在计算机A上,开一个终端,输入如下命令:

latexmk -pdf -pvc paper

paper.tex 就是那个需要修改的文件。可以看见终端里显示:

=== Watching for updated files. Use ctrl/C to stop ...

这个latexmk脚本在监视文件的更改,一旦有新的版本,就会自动编译出新的PDF文档。现在,用Vim等编辑器直接修改paper.tex文档,就可以实时得到新的编译输出结果。如果有两个显示器,效果就更好了。

(三)和Dropbox整合,其实这已经自动完成了。效果就是,在任何地方(例如移动设备M)修改 paper.tex,都可以同步到计算机A的目录,然后在计算机A上的latexmk脚本编译文档,产生新的PDF文档,通过Dropbox同步到移动设备M。在设备M上,用阅读器打开这个PDF文档,就是编辑好的文档。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打开Dropbox网页上的文档,修改传回Dropbox,最后计算机A就可以完成远程的同步和编译过程。这个方式适用于在外地出差,而没有安装好合适软件(例如LaTeX)的计算机。

PS,之前,曾经有个关于在线LaTeX文档编译的想法,看来实现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就是把计算机A的那个工作目录,作为服务器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分类: LaTeX/论文 标签: , ,

Ubuntu 的系统恢复

2011年1月14日 3 条评论

前几天在做软件系统升级的时候,机器断了一次电。可能是在更新Linux Kernel 的时候出的问题,后来再也启动不了了。修改Grub以后,还是连命令行都看不见,启动进程停在一半。否则从命令行还是知道大概的解决方法的。可是现在的问题是系统根本无法起来,算是system meltdown。

当时已经到下班时间,只能郁闷地回家了。晚上想了想,写了一个类似Windows的重装计划,列出需要的软件和个人设置。回想当年用M$的时候,每半年一年重装一次算是家常便饭了,也算是对臃肿的Windows系统的彻底优化。而换用Ubuntu以来,很少有机会重装,因为系统并不随装机和开机时间变慢。这几年下来,重装一次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天很早回到办公室,打算花半天时间重装系统和软件。还好在动手前,试了试LiveCD,用上面的Ubuntu系统,上网搜了一下类似的问题。发现其实是有直观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LiveCD上的系统,然后载入原有系统的分区,用chroot换到原来系统,就可以干任何的事情了。具体步骤如下:

(一)先用LiveCD启动,不是安装系统,而是尝试Ubuntu

(二)寻找一下原先系统的位置,由于是SATA硬盘

sudo fdisk -l /dev/sda

(三)mount原来的系统分区,然后用chroot进入原来的系统

sudo mount /dev/sda1 /mnt

sudo chroot /mnt

(四)这个时候,你已经是原来系统的root权限了,可以干任何系统修理工作,例如 apt-get,dpkg reconfigure等去修理损坏的软件包。

按照这个步骤,修理和调试了一下系统,发现已经还原成为原来一模一样的系统,总共耗时半个小时,当中还包括一次泡茶的时间。

总体感受是,用Linux,别说重装,就是重启的机会都是很少的。看到Ubuntu论坛上提议,将系统还原功能更直观地放入LiveCD,也知道这个系统一直在和用户的交互中进步。可惜到了澳洲以后,发现整个环境就是在PC/MAC下面。大学的IT部门都不支持Linux,来做硬件检查和维护的,一看我用Linux,立马退避三舍。

参考链接:LiveCD Recovery

分类: Ubuntu Linux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