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毛姆《月亮和六便士》(1999年2月12日)-

* 《月亮和六便士》

[英]萨-毛姆 著

傅惟慈 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12日于苏州文化市场一旧书铺觅得。
1999年2月12日读完。

也许在初中时,在图书馆中便见过这本书,因为书名让我想起是一本类似于童话或传奇之类的书(原因也忘却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借来一读。

初读这本书时,是在去上海的火车上,而在上车前读的是一本美术史,里面写到了"印象派",写到了高更。主人公的名字是"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得"。小说里由"我"的视角去重组他的生活。小说的布局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有许多成块的"表述"。如果在两三年前去读的话,也许我会把它们略过,而去追求情节的连续,。不过现在把这些片段细读则更有意味。这种片段的"表述",有论及作者的创作论的,有论及当时时事的,有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及行为的,......这些都带有作者明显的特征,倘若略过则会失去很多东西。如此"小说"便成了"故事"。

结局里写思特里克兰得的死及他最后和最完美的作品(壁画)的被毁(他自己的意志),虽带有一丝悲剧的意味,但给人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心安后的长叹,甚至有些幸福。他最终完成了他的理想,以前为了这个理想他甚至可以放弃一切,而现在完成了,对于他来说,他应该是满足的,在这种感觉中而归于虚无。

有可以谈许多关于"理想"的话题。思特里克兰得幼年便有这种理想,四十岁后又为理想而放弃了许多的东西,这一切看来多么不合理,但却又是可以理解的。也为理想而迷茫,现在也不想再写些什么了。

很久没有读过小说了。

直到现在还是没有理解书名的涵义。THE MOON AND SIXPENCE。(注,现在的理解是月亮和六便士都是类似的形状,却是穷人和富人不同的追求。)

又:思特里克兰得在谈及自己四十岁的转变是,说不清原因,也许并没有"原因"。为了心里某个并不明确的目标而努力。每个人对生活的看法都不同,因而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人的伦理价值观也不同,由此产生人与人的差异。

真正价值不被理解的感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