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卢梭《孤独散步者的遐思》(1999年5月18日)-

*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

[法] 卢梭 (1712~1778)

熊希伟 译                     华龄出版社“拿来主义丛书”

借于钱学森图书馆。
1999年5月18日读完。

这本书家里是有的,还有卢梭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是,却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卢梭的书。难道真是“非借不能读”吗?

读过第一段,便被这种风格所吸引。他说是“写给自己看的”。因而文字洗尽铅华,在他心里面流出,仿佛夜晚的月光。他在写自己的心灵,熊希伟译序中说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和解剖。”我不喜欢这样的用词,我说他是在“写”。

“卢梭的风格: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我没有资格去用这种语言去形容他的风格,因为毕竟只是第一本,但在阅读中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引文中的“感情”不妨更直接一点写出,便是“爱”。

遐思的内容:

  • 散步之一:叙说写作目的,描写写作时的精神情况。

“因为我的心灵是别人无法夺走的唯一东西。”

“得到大家更好的理解这样一个愿望已在我的心中熄灭,留下的只是对真实的作品以及表明我清白的证件的命运彻底的不在乎。”

“如果有人在我生前把它抢走,他们却抢不走我在撰写时的乐趣,抢不走我对其中内容的回忆,抢不走我独自进行的沉思默想。”

“它们的源泉只能跟我的心灵一起枯竭。”

几乎像是一篇开场时的宣言,虽然的沉重的色彩而无豪言壮语。它把心灵展开,反而更能打动读者,虽然这一点他“不在乎”。

他没有明说他受到的“不幸”是什么,但也无需去知晓,能读到这些文字便已经足够了。

  • 散步之二:独步巴黎近郊,巧遇意外事故,抒发昏迷与苏醒。

写了许多苏醒后对因事故而引起事件的思考。

“我个人的命运和我的名声已经被这一代人一致确定,我所作的任何努力都无法摆脱一切。”
散步之三:写尽平生经历,论及精神改良与宗教信仰。

  • 散步之四:真话与谎言。

写到自己的座右铭“终生献于真理”。你的“真理”是什么?可感而难以用语言表述。

“为自己的好处而说谎是欺诈,为别人的好处而说谎是蒙骗,怀有害人之意而说谎是中伤―这是最坏的谎言。即无利己之心又无害人害已之而说谎,那就不是说谎,而是虚构。”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或概念,竟然可以如此去思考。

“一个人的利益经常构成对另一个人的损害,个人利益几乎总是同公共利益相悖。”

也许是由于他的经历而去得出这样的结论。

  • 散步这五:写尽圣皮埃尔岛风情,体验真正的幸福源于自己的存在。

因为清静而突出自我。

  • 散步这六:娓娓追忆与小瘸子交往逸事,强调自己不适应在文明社会。

“顺乎自己的天性行事算不了美德。为天性所驱而给自己的做好事的乐趣也算不了美德,美德在于义务要求时能压抑自己的天性,去做义务要求自己去做的事。”

“美德”=压抑自己的“天性”,去服从“义务”?

似乎与他以前文字有些矛盾。

  • 散步之七:采集植物标本,天地物我融为一体,其乐无穷。很象是庄子的思想!

 

  • 散步之八:遭遇不幸,却求得内心安宁和幸福。

“我那时看到,公众的判断时常的公正的,然而我看不到,这个公正本身却是偶然的产物。人的见解据以建立的法则仅仅来自他们的激情或他们的偏见,而他们的激情或偏见又是他们的见解的产物;即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时常是从错误的原则出发的。”

以前读过的几本书中说卢梭的“民主”的推行者,而结局是他与苏格拉底一样成为“民主”的牺牲品。现在,他怎样去思考自己的“民主理论”?是不是由于内存的矛盾而产生的痛苦?

“一块瓦从屋顶掉下来给我们的伤害很大,但不如蓄意掷下来的一颗石子那么叫我们痛心。”
散步之九:驳斥了敌人说他不近人情,仇视孩子的指责,表达了对孩子深沉的爱。
我并不十分喜欢这一篇。

  • 散步之十:重温与华朗夫人相处的幸福时回归自然,为什么没能完成,文字间感情已深深打动了我。

不知道图书馆分类时为什么把它分入哲学-精神分析。如就文字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文学作品。

那么优美而真诚的文字。
 (B565.2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