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最近的阅读(2004-12-24)-

2004-12-24
《诗的哲学史——张东荪咏西哲诗本事注》
张汝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2日购于当当网。
收录45首张东荪关于西方哲学家的诗,张东荪用短短28字描述这些哲学家的思想特点以及他对于他们的看法;张汝伦的文字则是一种较详细的注解。开始阅读的时候,前几次都是读了几篇就很久没有再看,这次却是拿到手上不忍释手了。张东荪的诗,读起来如果出声,还能感觉出一些用字用韵上的精彩,也是旧诗的一种特色。经过张汝伦的注释,虽然大都是一些别人的观点(罗素、梯利的《西方哲学史》等等),但每篇读起来就相当一篇独立的对于哲学家及其思想、生活的简介,同时也解释一些张东荪看法,很有趣味。

 

2004-12-23
《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和宗教的关联》
汉伯里.布朗 李醒民 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Robert Hanbury Brown,1986 The Wisdom of Science: Its Relevance to Culture and Religion.
2004年9月30日购于西安万邦书店。新世纪万有文库之一。
内容很有趣的一本小书,不到200页的文字。书的四章如下:改变世界;解释世界;科学的文化维度;科学的宗教维度。由一般的理解,科学的功能在于改变世界,但其实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解释世界。作者在书中也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分开谈论。从理解世界的观点出发,科学与文化和宗教的关系也更容易讨论。而如果相反,从纯粹的应用出发,科学与其他则缺少一种共同的语境。想到丹皮尔在《科学史》中也曾经强调过科学的动机的问题,他的理解是"对于纯粹知识的追求",由此与技术分开,而进入科学与宗教等关系的论述。阅读中的感觉后面的部分比较仓促,由于篇幅没有展开一些问题的讨论。在第二章中讨论基础研究问题时也有不少值得一读的内容,例如基础研究的目的、以及支持基础研究的体系等。

 

2004-12-21
《当科学遇到宗教》
苏贤贵 译 三联书店
Ian G. Barbour: When Science Meets Religion: Enemies, Strangers, or Partners?
2004年6月18日购于卓越网。作者的学术背景是物理学博士,之后又获得耶鲁大学神学硕士,由是也可以理解书的名字和内容。关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作者提出了一种四重分类法(fourfold typology),即冲突(Conflict)、无关(Independence)、对话(Dialogue)、整合(Integration)。在第一章有一个宏观的概念以后,作者在之后在这样的一种分类框架之下,分析各个学科中各种理论及其与宗教的关系。简单地选读。

 

《神话的时代——神祗和英雄的故事》
布尔芬奇(上下册)胡容发 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Thomas Bulfich: The Age of Fable or Stories of Gods and Heros.
2004年9月30日购于西安万邦书店。新世纪万有文库之一。以前看希腊神话,经常为其中人物复杂的名字折磨,这次打算再看些相关的东西,结果是类似的。当然这本书并非只有希腊神话,而包括其他各种文化下的神祗和英雄(可惜没有有关中国的内容)。作者在书的结尾初谈到神话的四种起源:圣经说;历史说;比喻说;自然说。因此可以理解这些含混历史神话边界的内容也在书中出现。作者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介绍神话主角以后加入后世诗歌中引用的相关材料,类似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典故。神话和典故同样是存在文化中的一种基础的元素,包含了不少文化底层的因素。倘使这样的元素逐渐消失,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将变得十分困难,以致由亲切而成为鸿沟。
以前对于中国神话的材料还是很有兴趣的,买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却由于阅读上的困难,仅仅存在兴趣的层面之上。想到钱穆在《中国文学论丛》中的观点,在文字上的断层也将带来文化上的隔阂。面对这样的情况,东西方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应该也是可以相互比较的,我们无法完全读懂一些古典的著作,同样在西方诗歌中许多神话的内容也并不是被现在的读者所理解的。钱穆想到了去编写一些古文的自学的教材,而 Bulfich 这本书应该也是一种类似努力。

 

2004-12-20
《中国文学论丛》
钱穆  三联书店
2004年2月18日购于西安解放路行知书屋。
文集的形式,而不是专论,不少是演讲的内容。作者对于传统文学的钟爱渗入字里行间,同时也加入不少作者关于中西文学文化思想上差异的比较,读来也是趣味不断。倘使这样的一种文化消失,确实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文学的形式中依然存在了中国传统思想,以及一些文化层面的东西。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化革命的影响,延续数千年的文化出现了断层,现在也没有办法想象以后会以何种方式偿还和补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