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长恨歌》

* 《长恨歌》
王安忆                            南海出版社

  2003年11月8日购于西安解放路行知书店。
  2003年11月27日读毕。
  在摄影中使用大的光圈,可以突出摄影的主题,但同时作为代价,牺牲的是背景。王安忆在这本书中就写了这样的女性,整个作品是压抑的,阅读的时候,似乎你可以触摸到主人公的呼吸,却看不清她的面目,隔了一层雾气,而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朦胧不清。时间和空间的错乱给人以窒息的感受,虽然王安忆在顺着时间的顺序写这样的小说,其根本原因在于故事的上下文似乎迷失了。甚至,这样的故事很不真实,虽然它符合存在的规则。作者想说什么?
  王琦瑶有许多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做一些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她有主观上选择自己命运的能力和自由,但她的故事无疑是一个悲剧,而作品中几个人物也是相似的结局(程先生,蒋丽莉)。这样的结局,带上一些畸变的色彩,或者是很多没有明确的结局的故事,更给小说增加了一种沉闷的气氛。我想了解其中的原因,但是在书中没有确实的表述,因此,这样的东西就是每个读者都会有他自己的解释了。小说中的漂亮的女角色都走了类似的道路,这倒像是作者所想讲的普遍的意义,或者说是作者刻意的安排。外表对于人生的影响,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对这样的情况做过分析,其实并不是必然的。两代人,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解放、文革)却仍然没有走出相同的圈子。难道是因为在上海?王安忆的很多的小说写了江浙沪的故事,但是读这样的小说,很明显的一点是背景的弱化。王琦瑶生活在爱利斯公寓、或者后来的弄堂中,都是很好的桃源,似乎与外界是断绝的,新的东西往往是进出的人物带来的。甚至时间的流逝也是通过进出人物的变化而显现的。如此的处理,有两种可能性:作者弱化背景以强调人物,就像开头说的;或者是想通过故事本身去展现背景,这样的手法有些奇怪,不过倒是有不少很好例子。由我的理解,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王安忆应该是更关注小说中的人物本身。其实以前并没有读过多少女作家的作品,对于现代的文学作品接触也是有限的,王小波以外似乎都没有太多的印象。打算补课,从什么地方开始?记得曾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读古典的而不读现代的原因在于,时间替我们做了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