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随感随想 > [随感随想] CD, mp3, APE/FLAC, 音乐

[随感随想] CD, mp3, APE/FLAC, 音乐

2008年2月21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记得,一次被音乐深深感动是在大学里,磁带随身听里不断地放着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田园》。后来,升级换代成mp3播放器,下了不少音乐,携带便利,电池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很难找到那种听音乐出神的感觉。

最近比较了一下,用ape文件刻录的CD和压制的mp3文件,竟然发现不小的差别。一些在mp3里听着比较"平庸"的作品,到了CD里,竟然那么丰富细腻,以前竟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区别(!)。这里,先比较一下几种音乐格式的比特率:

CD: 800-1200 kb/s
ape: 600-700 kb/s
mp3: 128-196 kb/s

网络早期的音频文件,讲究的是高压缩比,因此mp3才如此的流行。但实际上,对于音乐本身的有损压缩,还是非常明显的。相比较,ape/FLAC 等无损压缩文件,虽然体积不小,但效果好得多。这种差别,其实还是特别明显的,而不像有人说的,需要耳朵特别的训练。压制mp3以后,很多细节和层次都消失了,对于交响乐来说特别的明显。用一个老的CD机,听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钢琴曲,声音远比mp3文件的细腻。

而寻找了一下支持ape/FLAC格式的mp3播放器,只有不多几种中国产的有这些功能,例如Onda(昂达),meizu(魅族)。难道是国内企业的创新?在欧洲购买起来不是特别方便了。看来听纯音乐,还需要回到CD时代了。也难怪 Hi-Fi 可以让人发烧......

当然,最好的是去现场听音乐,甚至在欧洲城市里,街头的演奏家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个就像看画册和去博物馆看艺术品的原作一样,画册的分辨率还是受到印刷技术的限制,暂且不论作品与印数品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前看美术史,就很喜欢波提切利的《春》,到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一看原作,竟然远远好于想象。且不论体量,色彩的丰富也远非铜版纸精印可比。

PS,计算机上的通用播放器,可以用foobar2000。装了插件就可以听ape,还有插件支持直接刻录CD的。

波提切利的《春》,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分类: 随感随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