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书目,汇率
周五,和作为第二评审人的教授K谈过以后,只推荐了一本书,建议在博士答辩前看看。
找了一下图书馆,只有1990年的版本,最新的已经到2000年的第二版。
找了一下德国、美国和国内的相同版本,除了国内的是影印本,内容都是相同的。
结果发现,在欧洲这本书卖80欧,在美国80美元,在国内80人民币!恩,所谓汇率不过是一个数字,很多时候没有太多影响。于是在国内订了一册,准备费些周折,但愿能够顺利运到德国。
另外两个评审人,不知道会有什么推荐......
周五,和作为第二评审人的教授K谈过以后,只推荐了一本书,建议在博士答辩前看看。
找了一下图书馆,只有1990年的版本,最新的已经到2000年的第二版。
找了一下德国、美国和国内的相同版本,除了国内的是影印本,内容都是相同的。
结果发现,在欧洲这本书卖80欧,在美国80美元,在国内80人民币!恩,所谓汇率不过是一个数字,很多时候没有太多影响。于是在国内订了一册,准备费些周折,但愿能够顺利运到德国。
另外两个评审人,不知道会有什么推荐......
上周,老板接到大学的通知,升了教授。
他算是那种传统教授经历。从博士毕业,到Habilitation(按照Wiki的说法,真正的最高学位,需要写一个最后的论文。一般期限6到7年),然后是Privatdozent(私讲师),若干年后成为教授。
最近几年,德国教授制度也开始改革。做Habilitation的经历不再是必须的,上来一批年轻教授。看Wiki上Professor的条目,有专门对于德国教授体系的介绍,分类繁多。
现在算是德国的假期。因为是在夏天,夏天有足够的日照时间,德国的冬天很可怕,只有不到8小时的日照;又因为是学校的假期,可以全家出游。所里的大中小领导、以及秘书什么的都休假去了。办点事情,找个负责人签字,还果然是麻烦。
原来的计划,是准备让一个实验室帮我们做点实验,不过要我自己去找材料。于是,联系生产材料的人,回复说休假了,2周以后吧。等了2周,昨天终于搞到手材料;马上联系了一下实验方,结果说昨天开始休假,要3周。只能耐心等吧......假如工作的环节多一些,简直不能指望在夏天和圣诞节期间有什么进展。
可能是研究机构的原因,想想公司里,可能就要求大家一起休假了。否则大家都干不了活。关于度假,办公室小伙问过我中国的情况。我说,先不说有没有、有多少,能不能请到假还不一定呢。人家认为赚钱以后,就是要在假期花的,不然赚钱做什么。想想中国人、德国人和美国人对于生活、工作和金钱的观念都是很不一样的。
上周日,到斯图加特。目的地是两个博物馆,展出的都是汽车。一个是保时捷,一个是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
保时捷的博物馆很小,就在工厂附近。其实,靠近Neuwirtshaus(Porschplatz)火车站的那个保时捷门市部里,倒是游客比客户还多。里面有一个汽车的截面,展示保时捷车身构造。附近还有一个正在建造的新的保时捷中心,几近完工。
第二个是 Mercedes-Benz Museum。博物馆靠近戴姆勒体育场,是2006年世界杯主办场地之一。博物馆进口就可以乘坐电梯到8楼,然后从8楼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参观各个时期的代表车型。入口处可以领取免费的导游器,有中文的介绍。第一个展厅就是卡尔·奔驰发明的三轮汽车,和戴姆勒发明的四轮汽车。其中,有个展厅名字为 Time of Change,展示的是20世纪早期的奔驰汽车,实际就是从早期汽车发展到现代汽车的一个变革阶段。看这些"老爷"汽车,感受到工业设计和创造力带来的冲击。而相比较而言,现代汽车,则更多在于普及、技术革新和安全性。随着时间演进,变化逐渐受到观念的制约,而不似行业早期那样,没有束缚、天马行空。
卡尔·奔驰发明和设计的三轮汽车
国内的叫法似乎都是奔驰,但西方把梅赛德斯·奔驰和戴姆勒·奔驰分开,其实从汽车的质量和客户定位来说,这两个品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另外,在德国开梅赛德斯的一般都是老人,据说年轻人如果开梅赛德斯,很容易被人当成是车夫。
图片已经更新到Picasa相册。
2008年8月11日
昨天,奥运开幕式,邀了几个朋友在家里看电视。德国ARD和Eurosports转播。在同一个所的Z博士,一整天都穿着从国内买来的奥运纪念T恤,搞得所里教授在昨天开讲座的时候,还故意提到奥运。
德国ARD台在直播前,邀请了Liu Yang女士做了些访谈,Liu女士穿着旗袍,直言中国的民族政策至少不比德国的更差。德国人对于土耳其、俄罗斯移民的歧视都是刻在脸上、印在心里的。两个主持人非常尴尬。
......
放到升国旗的时候,一起看直播的5个人都站在一起,看着国旗升起,心中难以抑制的兴奋。真的想不起来最近一次看升旗的时候了。
看直播的时候,最先选择了德国ARD,实际就是德国的CCTV1。一男一女主持人在开幕式表演的时候,很少解说,其实根本就不是没有背景知识(主持人都有一些文字材料的,否则派个哑巴,也不会更差),只不过不乐于解释罢了。收看德国一台的德国人们,估计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十分有限。主持人如果解释起来,倒是普及了不少对中国的知识,可惜心里的欧洲中心论作怪。非常可悲,这两个主持人做了这样地选择。其实,也部分地表现出那种没有看到“好戏”以后酸酸的醋劲。那个女主播一直在寻找是不是有关于人权、西藏的话题,终于看到一个运动员打着自制的标语,兴奋异常,一看结果是“Thank you everybody”。在中国队入场的时候,竟然将镜头切换到德国运动员区,用远摄镜头拍着德国运动员的背影。这样的手法几近自恋。后来,换到Eurosports的直播,还是不错的,毕竟是一个体育台,而没有太多的政治。
......
今天看CNN,提到在北京支持藏独和呼吁人权的几个美国人(?),四个人在地上装死,然后一个人在像民众“解释”。当然第五个人说的是英语,Free To Bed之类的。结果视频里,这五个人被激动的民众围攻。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搞笑的场面,估计今天晚上做梦也会笑几声。
大致有以下两个问题。一,到中国抗议,解释的人连中文都不会说,做秀给谁看?二,呼吁人权,被民众围攻。不知道,最后是不是又造谣说这些民众有后台。反正场面非常搞笑,就像一些人在广场上撒钱,结果没有人领情,上来群殴发钱的。
一直不反对关于人权的呼吁,但这根本没有必要借着奥运的机会。这更像是投机分子干的事情,而不是真正维护人权。西方以表演为生的人不少,现在在欧洲街头很少见到了,估计都到北京去了吧。
......
奥运期间,体育运动是看点,其实还有不少借台演戏的小丑表演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