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德国生活

周日,Karlsruhe市立图书馆

听说有图书馆中旧书出卖,下午便到市中心附近的图书馆。馆内办张图书证一年的费用15欧,另外还有不少的分馆,例如美国图书馆中有不少英文的书籍。这样的价钱应该也只是图书卡本身的工本费,真正的服务应该也算市民的一种福利。
 
旧书摊就在图书馆的地下二层,我去的时候还余下一半左右,工作人员也开始贴新的价格——不是按本卖,而是他们提供一个布袋子,装满6欧。估计一下一袋子书可以有20本左右,相比这边新书的价格,很是合算。于是跑到非德语书籍部开始找书,找了半个小时,旁边一个老外(实际到了德国,我才是老外)就问我,说怎么你也找英文书。原来他是英国人,J先生,夫人是德国人,于是开始聊天。竟然聊到了中国的西藏问题和信仰问题,我强烈建议他们去看些另外一个方面的中国,或者实际去一次。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新闻,有些猎奇的嫌疑,例如前阶段的Spiegel上关于毛的文章。不过想来,我们看西方有时也是片面的。
 
不过J夫人关于信仰的论点还是不错,她说自己是基督徒,却并不去教堂,因为耶稣本身就反对教会组织(这样的论据以前在一部电影《圣痕》中看过)。另外,宗教本身的排它性,是J夫人不认同的。她认为,任何的宗教最后是导向和平的才是好的宗教。其实,从个人的角度就是宽容。
 
我们在一边聊天,时间过得很快,书都没有来得及怎么选,最后走的时候交换了Email。
 
购书8册,其中有乔治.奥威尔的一本非重要的选集,以及那对夫妇帮我找到的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甚喜背书而归。

Comments (2)

10月2日多特蒙德vs斯图加特

10月3日是德国的统一日,带上周末休息三天。于是到了多特蒙德,2日傍晚是多特蒙德主场对阵和自己同处中游的斯图加特。虽然从10年前久开始断断续续地看德甲,竟然是我第一次看现场的足球比赛。
 
去威斯特法伦球场的路上已经看见不少球迷陆续赶到,带着多蒙的球迷围巾,穿着绿黑的球衫。球迷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有些已经在60岁以上。
 
威斯特法伦球场可以容纳6万左右观众,由于第二天是假期,而且在对足球异常狂热的鲁尔区的比赛,比赛开始前场内已经坐无虚席,而我们所处的多蒙球迷区,球迷已经远远超过了座位数,因此也只能一直站着看完全场比赛。多蒙今年的状态不佳,经济问题,最近科勒同志又受伤,整体打起来偏保守,比赛本身并不算精彩。最终0:0,多特蒙德不输已经是胜利。
 
终于可以切身感受作为运动的足球,是球迷和球员的完全的互动,也终于体验到现场的感受。提前2个小时进场,多蒙球迷看台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热身活动。将近开始约半个小时,一位体育节目主持人就开始和球迷互动,类似带领上万人做广播体操。看台上的球迷开始畅饮啤酒,大都是多蒙自己生产的啤酒DAB。在另一个球门的后侧看台有一半是斯图加特的球迷,售票的时候也是故意将两队铁杆级别的球迷分开。
 
热身活动。球员一进场,就已经有明显的主场气氛,斯图的球员一出现,立刻嘘声四起;而对多蒙的球员则鼓声掌声歌声雷动。球迷看台中央有一个主要的指挥,球迷也有自己的加油节奏,刚开始完全跟不上他们的节拍,似有不少的变化。
 
开始比赛,报双方队员名字,斯图的轻描淡写过去了,到了多蒙的球员,主持人报队员名字,全场6万多多蒙球迷就齐声高喊他的姓,这时候的气势类似在大角斗场。然后是有鲜明节奏音乐全场球迷唱了两首歌,一首是多蒙的队歌,唱的时候球迷开始挥舞多蒙的球迷围巾,上万条围巾同时旋转,近百面大旗挥舞,以前只是在央视的转播中才有,原来这才是“球迷的节日”;另一首用英语唱的,我猜很可能是06世界杯的主题歌,有这样的歌词“我们奔跑,于是我们就不再孤独”。比赛过程中球迷的助阵也是球迷自己的活动,我们附近的几个德国人比赛还没有开始喝啤酒太多,一个整场比赛都只是坐着睡觉,另一个就异常激动拼命和我们说话,在那样的场合交谈只能凑着耳朵,效果还不佳。
 
回来和我的老板说这样的事情,他本身也喜欢足球,他说在鲁尔区足球类似一种“宗教活动”,足球加酒精。这样的比喻倒挺贴切的。威斯特法伦球场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世界杯而修建,06年世界杯有7,8场比赛要在这里举行,包括一场办决赛。想象06年夏季的鲁尔区,一个足球的季节。
 

Comments (2)

上周末的行程 Dortmund

上周五早晨,ICE到Dortmund,到周一傍晚ICE回到Karlsruhe。
 
对于Dortmund的印象,到德国前是通过BVB09-Dortmund的足球队了解的,10年前CCTV5开始转播德甲,多蒙的球队就已经给我留有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一身服装,活活一群大黄蜂。这次去多蒙,球迷商店不开,不过隔着窗子还是看见了球队的吉祥物——大黄蜂。今年因为球队的经济问题,搞得一直低靡不振。在威斯特法伦球场旁边,由于明年的世界杯赛场的缘故,附近正在加建火车站、通道和停车场。球场附近就是球队日常训练的地方,去的那天正好有常规训练,现在的球队中,似乎只认识身高2米的科勒。
 

 
国内的资料上说,多蒙是重工业城市,会联想到中国的东北,但是在多蒙走走,就很容易走进森林(或者Park),威斯特法伦球场南就是一个不小的森林。市区的天空也是很蓝,但感觉卫生状况相对Karlsruhe略现不足。不过人口确实不少,走在他们的商业街Westehell Str上,有种回到国内的感觉了。
 
 

 
由于多蒙在德国北部,住房和消费较低,生活也可以过得不错。这次由于是帮女朋友安置房子的问题,有些事情出了问题,于是一直焦头烂额,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周围走走。
 
星期一,从多蒙回Karlsruhe,由于是一个人,胡乱看的时候,发现ICE的时速竟然保持在300km每小时。回来的ICE特别的空,一个车厢只有5、6个乘客。德国的火车票一般没有座位和车次,旅行的自由度很大。如果需要座位就要预定一个Reservation,然后在车上会有现实哪些作为被预定了。到达科隆的时候,看见就在车站旁边的科隆大教堂,大是一个特色,问题在宏伟的同时毫不缺乏细节,500多年前的德国人就凭着宗教的热情建立了这样的教堂,似乎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永恒。
 
过了科隆,遇到了黄昏日落,暮色下的小镇和其中的教堂,竟然和我space上的背景十分相象。法兰克福附近的空中,西面同时有10几架飞机在飞行,如果没有这些飞机,如果没有乘坐的ICE,很难将德国与现代化联系起来。

Comments (9)

德国大选

最近进行的德国大选,由于德语的问题,以及没有电视,没有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不过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其一,就是候选人的宣传画,我名之为“笑必露齿”,施罗德的除外,也许是由于是现任总理的缘故。十分明显的政治式的微笑,使劲咧开嘴角,争取露出牙床。如果仔细比较一下不同的照片,就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旁边有党派和自己的一些简单化的标题。这样的宣传画罗列在街头,不少也被人恶作剧式地画上眼镜和胡子。
 
其二,宣传和造势。在市中心地广场附近分发候选人的资料。发不完的资料不知道明年是否可以“废物利用”。
 
其三,办公室的德国同事,对政治十分感兴趣,最近一直利用上班时间看些Spiegle上的政治评论。而且他还喜欢和人辩论,最近几天来“车轮战”辩论,搞得我在一旁听得头都大。辩论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吵架,和所里印度人争论民主的问题就持续了几天,还好用的英语,还可以听懂。
 

Comments (2)

德国的儿童

周六上午,照常去超市买些东西。见到母女两个,小女孩4,5岁的样子,买完东西,小女孩把超市的推车还到指定的地方,推车都比她高不少,而她的母亲则在一边看着。回去的时候,小女孩自己骑车,在母亲前面。她的小自行车后,有一个筐子(就是成人车筐的袖珍版),放着今天给她自己买的东西(一盒饼干),而母亲的车子后面是其他的物品。
 
类似的情景到德国以后看见过许多次:
其一:周末比较常见的景象是,一家人出去骑车,家中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自行车,和成人的差别不大,就是尺寸小些而已。父母让孩子独立骑车,只是在一旁更注意一些路况,在另外一种层面上保持“安全”。由此也可以想象德国人从小骑车的习惯,并不仅仅是为了交通。
 
其二:带孩子的德国人,父母或者祖父母,经常会让孩子去做些事情,例如让孩子去公交车上打票的地方,打车票;或者下车的时候让他们按停站的装置。而这些装置对于儿童来说往往过高,实在够不着,才由成人出马。想来也是为了从小养成一种公共意识。
 
其三:跳蚤市场上,也会有些稍大的孩子的摊位,卖些自己以前的玩具。经济意识以外,似乎还有物尽其用的效果。
 

其四:以前在国内看些西方的绘画,儿童的画像往往就是袖珍版的成人,后来可能有些对于儿童看法的变化,对于儿童的认识也有所变化。不过前阶段,还见到母女两个穿着完全类似的装束逛街,蓝衫花裙,小女孩也就5,6岁的模样。
 

也正因为这样的不同,似乎也是德国和中国对待儿童看法和态度的不同,一些教育方式上也会因此有些差异。这样的差异和许多层面上的差别有关。例如社会安定的因素,在这边经常可以看见儿童们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玩耍,眼中露出一种只属于儿童的纯真。在国内的时候,父母往往会给小孩进行安全教育,其形式往往是讲述“坏人”的存在,一种负面的教育。但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