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an Kundera《不朽》
Milan Kundera
王振孙、郑克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11月17日读毕。
* Language and Thinking: A 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
Hubert G. Alexander D. Van Nostrand Company, Inc.
借阅于交大钱学森图书馆。(B A372L)
从图书馆中借这本书时,并不是很清楚这书是谈论什么的,主要倒是想看看英语在哲学(其实这里更多的是语言学、逻辑学)著作写作中的形式。同时借的有Nature and Human Nature (by H.B. Alexander),以及Philosophical Problems: Selected Readings (by S.E. Stumpf)。本书应该是国外大学中的教材,内容也许是枯燥的。但在这之前,我还没有读过类似的书籍,这种对知识的新鲜感也就成为阅读的主要兴趣了。
下面是这本书的目录,从中也可以大致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Introduction
1. Symbols: Intellectual Coins
Communication
Language
Symbols
Meaning
2. Process of Thinking
Abstracting
Qualities
Function
Imagining
Generalizing
3. Idea: Limits, Consequences, And Organization
Defining
Forming Definitions
Inferring
Systematizing
Bibliography and Index
如书名所言,语言作为哲学思想表述的根本工具,在使用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定义、指示、多义性等,而本书就是对这些问题分析的导论。作者首先分析的是交流的若干环节,然后引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能够比较自然地了解到问题的真正所在,而不是上来就是若干名词的定义。也许是由于教材的原因,作者对许多出现的哲学名词做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当然也有更深一步讨论的准备,每章后面的Readings就是列出的一些相关文字材料。讲解哲学问题的同时,涉及了许多科学问题,呈现科学探索底层的哲学思维,例如在讨论“Defining”(定义)演化时,讲到的原子结构探索的问题,这些讨论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多义性,Vagueness/Ambiguity(P90),这本书中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哲学的语言如何避免这种多义性,例如可以通过精确的定义来完成,当然定义本身的原则也是需要讨论的。哲学需要不断探询问题的本质,需要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过程,最后通向Wisdom(P327)。但对于文学来说,在一定的情况下,语言的多义性正是一种语言美的表现,例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众多的例子,在多种说法争论什么是正解的同时,正展现了语言多义性的价值。因此这本书更好的翻译应该是哲学语言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