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是满地是历史的地方。上周去了一个小城市Bhubaneswar,城市的名称来自城中的一个印度教的庙,在地里发现了一块岩石,特别像湿婆(Shiva)的标志。当地语言中Bhubaneswar,就是“泥土里的湿婆”。在当地的印度理工 IIT Bhubaneswar 校区住了一周,上了一个课程。校区是个新校区,只有几年历史,满地都是建筑工地,距离Bhubaneswar市区30公里。不过这个校区以后应该发展潜力明显。
周六,出发去参观附近的景点,于是到了科纳克太阳神庙(Konark Sun Temple,图一),非常宏伟,建筑上布满了石雕,各种精细的雕刻下,石料的建材都感觉减轻了份量。神庙建于1250年左右,后来荒废,被英国人发现和保护性修复。1984年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几个有趣的细节:
- 神庙建筑整体是一辆马车(图三),载着太阳神Surya,由七匹马拉着向东行走,象征一周的七天。
- 神庙两侧有12对石刻的车轮,象征一年的12个月。
- 车轮“压”在神庙底部,上面有上千只石刻的大象(见图二)。这么安排,原因是印度神话里的世界观,大地是由大象驮着,而大象又站在海龟身上。
- 太阳神庙后有一个为Surya的妻子造的神庙,她名字叫Mayadevi,语意上是“阴影”。“太阳”和“阴影”。
参观时,与两个印度理工的老师说到感受,看来照片和VR/AR始终无法替代到实地时的感觉。于是有旅行的必要性。
图一:科纳克太阳神庙全景

图二:石刻车轮细节

图三:神马拉着的太阳神马车

一年一度的悉尼灯光音乐节 (Vivid Sydney),今年终于扛着三脚架,带着老大夜晚来到了悉尼海港大桥下的 The Rocks。虽然这个灯光展已经开始一周有余,游人还是很多的。从距离Circular Quay好几个街区,就已经看见人潮向那里涌去。
这个灯光音乐节,综合了声光的艺术形式,除了歌剧院以外,还有不少散落在街区里的展点。看了几个表演以后,找到了隔水面对歌剧院的平台,架开三脚架开始拍照。不知是因为好久不拍照了,还是拍夜景会上瘾,拍照的时候感觉很好。

另外制作了两个Time-lapse 动画:


由于之前就住在黑森林(Schwarzwald)北部,经常去那里,不过以前都是依靠公共交通和步行。这次开车出行,自北向南穿越了整个地区。从巴登巴登开始开B500 Schwarzwaldhochstrasse,一路上景色不断,到达住所 Mummelsee,一个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湖泊,从山头可以看到不断的远山,山头都是浸在云里的。去的几个地点 Forbach, Freudenstadt, Wolfach, Titisee。下了两天的雨,最后一天终于下雪。
手机拍摄的照片如下。
Mummelsee


最后一天终于下起了雪。

Forbach
玻璃厂 Dorotheenhuette, Wolfach

Altdorf, Switzerland.
在雪山脚下,有一个城堡,依山傍湖。还是个饭店,无奈客满,下次再来一定先预订。

旅行中,相片都在相机里,手机照片体现出优势来了。可惜,现有的 Nexus 5对焦缓慢还经常失焦。。。不过景物还行。
将近十一年前来到这个城市,现在回来依然感觉回家了。
这次住在KIT校园里的访问学者楼 Gastdezentenhaus里(图三),靠着城中心的王宫。昨天清晨天还没亮就出来散步,看到缓缓变化中的朝霞,覆盖着王宫。
感觉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里,有这么美丽的五分钟,正好感受到了,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图片都是手机拍的,摄影主要靠光线和时机。感觉再好的相机也只是帮助重现而已。现实中的场景更美。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