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8 月, 2006

Hannes Olof Gösta Alfvén (1908-1995)

 
由于最近看些关于Fusion的基础专著,Alfvén的名字经常出现,于是在Wiki上找到相关的条目(其实也已经是几个月前,只不过一直没有时间来写):
        Hannes Alfvén
1970年因为在magnetohydrodynamics(电动力学)领域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Wiki的介绍已经很详细,不过有两点很有趣:
1)Alfvén considered himself an electrical engineer foremost. During his scientific career, prior to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Alfvén was not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a leading innovator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ough they were using his work).
Alfvén获得的教育是使其成为一个电气工程师,他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一直也把自己当作工程师。在学术界没有被认同,尽管其它的科学家一直在用他的结果。想想以前国内的实验室主任,对于工程师的歧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外不少的工程师的工作,还是很有深度的,经受的专业训练丝毫不逊色于科学家。
 
2)这是Alfvén自己的一段话:"When I describe the [plasma phenomena] according to this formulism most referees do not understand what I say and turn down my papers. With the referee system which rules US science today, this means that my papers are rarely accepted by the leading US journals."(当我公理化描述等离子体现象时,很多的审稿人无法理解我的理论而拒绝了我的文章。就现在美国学术界的审稿体系来说,我的文章很少被一流杂志发表。)
国内学术界有很多的怪现象,例如学术评价体系,以前以文章的数量,现在则转而要求杂志的影响因子(是否一流刊物)。想想Alfvén的文章则只能发表在二流刊物上,却对于科学可以有很大的贡献。
Alfvén也体现了一个好的科学家/工程师的良好素质和个人生活,例如研究科学史,东方哲学和宗教,精通瑞典、英、德、法和俄语,会讲西班牙语和中文:

"Alfvén had a good sense of humor and he participated in a variety of social issues and worldwide disarmament movements. He had a long-standing distrust of computers. Alfvén studie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oriental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He spoke Swedish, English, German, French, and Russian, and some Spanish and Chinese.
Alfvén was married for 67 years to his wife Kirsten. They raised five children, one boy and four girls. His son became a physician, while one daughter became a writer and another a lawyer in Sweden."

Comments (1)

搞定家庭局域网......

以后就可以用笔记本上网了。前一个阶段试了几次,一直不行,两台机器互相可以ping通,子网内的机器却一直上不了。还试过远程登陆的方式,不过XP只能提供一个用户登陆,网上破解的方法对于作为网关的机器不适用。昨天晚上咬咬牙,终于找到原因,原来是以前没有合适的DNS,域名不能解析,试了几个知道IP的网站,还是可以的。后来google到了T-online提供DNS,一般来说是自动的域名解析,还好在Tonline网站上找到一个固定的专用DNS地址。问题解决。
现在,虽已经度过了夏季炎热的阶段,笔记本放在腿上还是有些吃不消。写写需要活动活动散散热,不过有利健康。
PS:写完以后发现MSN不知道发什么神经,昨天还行的笔记本发不了,换了台式机上的TT浏览器倒就可以,郁闷!

发表评论

GEZ,广播电视税

德国广播电视的收费政策是,只要你拥有收音机或者电视,而无论你是否使用,就需要每月缴纳一定数量的“广播电视税”。收费的机构是一个私人公司,叫GEZ,他们可以知道你最近搬家的信息,然后给你发信,要求你缴费。或许最初这项政策可以保持一定的新闻独立,电视台不是被政府资助,而是收视人/纳税人。倘使一直在看电视,那么也就没有太多的怨言,国内也是有有线电视费用的。但最近,德国GEZ又变政策,说可以上网的手机和电脑,都应该缴纳这笔费用,因为现在可以通过这些设备接收广播和电视信号(当然也不论你是否使用这样的服务)。很容易得到的结论是,GEZ想钱想疯了。但GEZ的理由是广播“财政危机”,想想在世界杯期间转播世界杯的德国一台二台(ARD, ZDF),在中场休息竟然播日常新闻,而不是利用时间插播广告,其实这样的理由有点太古怪。
 
德国人的很多政策就是这样制定的,最初一定会通过民主形式,但并不一定合乎逻辑,之后大众就会自觉地遵循。例如德国现在大量从法国进口核电,原因就是自己由于原子能法禁止一切新的核电站的建设,而又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能源方法。其实这就是“德国式民主”,与中国人对于既定政策的“灵活思维”对比,制定政策之后德国人自觉遵循就愈显难能可贵。

Comments (1)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sion Nuclear Technology (ISFNT-8)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sion Nuclear Technology (ISFNT-8) will be held in Heidelberg, Germany, from 30th September to 5th October, 2007. More information will be available at  www.fzk.de/isfnt-8 .

For the first announcement.

发表评论

最近要完成/已完成的工作,Mechanics blogs' links

最近要完成/已完成的工作,理理头绪:

  1. 9月份荷兰CBBI会议的分析结果;
  2. 11月底,MRS的US签证;
  3. 两个项目的报告;
  4. 接触分析,失效准则。

做工程问题,细节太多,其实不少是重复性的工作,不过因为是经费的主要来源,没有办法不做。但之后就需要做些基础研究,充实自己的Thesis。还没有完成的两个项目,前面一个是老板考虑到工作量过多,叫了一个德国女工程师帮忙,据说她做了将近20年的FEM。后来发现,她并不善于做非线性分析,报告了很多的问题,后来讨论发现大都是没有仔细研究模型的缘故。一个7月底要交的报告,我去年年底做完了一半,还有一半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完工。

幸好,后面的一个项目,最近有不少的进展,以前的试算消耗大量的CPU时间,最后发现是利用Patran做几何模型,读入ABAQUS以后出现的问题。只能手动修正,嗬嗬,不要太相信软件。考虑温度效应的广义平面应变问题(ABAQUS中CPEG4T单元),竟然没有办法让FEMGV或PATRAN做后处理,也着实郁闷了一个阶段,今天写了一个程序fpostgpe.f,对后处理软件进行“迷惑和欺骗”,尽然成功。“原理”就是改一个后处理软件兼容的单元名称。

Mechanics blogs' links. 最近发现Prof. Zhigang Suo做了好几个和Applied mechanics相关Blog:
Applied mechanics news
Applied mechanics jobs
Applied mechanics conferences
Applied mechanics research and researchers
属于专业blogs,提供不少关于应用力学的信息,Suo也是很勤快,更新很快,精力充沛的他也确实能利用时间。例如Wei Yang接受浙江大学校长,最先还是在他那里看到的。

另外一些链接,关于Fusion(可控聚变)研究的会议:
Fusion Events Diary
International Fusion Conferences
Fusion meetings
从会议的频率来看,热门的程度也可见一斑。对于研究中心来说,有一个专门名为FUSION的mail list,最新的相关会议信息,往往也可以在邮件中获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