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 月, 2008

我的塞尔维亚邻居

中午休息的时候,和楼上的塞尔维亚邻居聊天。

邻居的小名,发起声来就和中文"宝牙"一样。宝牙同学身材魁梧,留着黑黑密密的胡子。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可接近,实际上人还是挺好,只不过话不多,有时还有些害羞。

不小心,说到科索沃独立的问题。宝牙同学立马改变了不善言语的特点,开始滔滔不绝叙说科索沃历史,唾沫横飞。强烈谴责了美帝国主义,以及公开支持科索沃独立的德国、法国政府。说到历史上塞尔维亚抵抗土耳其,保卫了欧洲。但后面的历史中,一战、二战,杀戮一直没有停止。据说,塞尔维亚曾经拥有和英国一样多的人口。所谓巴尔干火药桶。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德国和法国,做为欧洲国家,在推行欧洲统一进程的阶段,怎么会去支持一个以民族(或者更狭义些,宗教)原因分裂的地区。以此为理由,我想这个世界早就应该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这个事件中,美国的"作用"着实不小。猜想应该是计划在欧洲腹地放一个定时炸弹,搞坏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所谓一石二鸟。不过美国的意图过于明显,德法政治家跟得这么及时,有些马屁的嫌疑。不过马屁的作用,好歹要给自己带来好处,而不是相反。

宝牙同学说起俄罗斯、中国、印度的态度时,甚至显出了对我一个中国人的感激。让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唉,这个世道。

其实,谈到科索沃的独立。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米洛舍维奇,抵抗了北约78天的狂轰烂炸,最后却被自己的"人民"卖了。什么罪名都没有落实,就惨死在海牙。想想,下一任的领导人,看看米洛舍维奇,就再也强硬不起来了。科索沃一独立,大众的抗议声音以外,政府的话语大概是:"我们会采取任何行动解决科索沃独立问题,但保证不使用武力。"后面的保证,谁看了都会试着独立的。假设一下,中国政府对于台独有这样得保证......

PS: 附评论一篇

发表评论

加入斧头帮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今年年初,入会打折,没忍住就加入了斧头帮。想想美国国内就有多少机械工程师,还有我这样从外面凑热闹的。

今天收到一封信,厚厚的,里面有一证书(Certificate),一个胸卡和一个胸针。通过胸卡上的卡号可以登陆网站上 Member Only 的区域,其他的功能不明。那个胸针,看了半天才算认出上面的ASME字号,挺别致的。

Comments (2)

在Windows下直接安装Ubuntu 8.04

Ubuntu 8.04,在Windows下放入CD就可以直接在Windows下装个Ubuntu,而不再需要虚拟机。

感觉是个非常好的特性。具体的安装后效果,还没有看到太多的谈论。可能是真正使用Ubuntu的都有独立的安装吧。不过对于很多想试试Ubuntu的,就当是个软件。至少是普及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正式版的Ubuntu 8.04还有1个多月就出来了。

Dell 上的Ubuntu笔记本也开始多了起来。至少说明技术上、商业上,Linux笔记本都还是可以走通的。

Comments (2)

阅读书籍清单(-2008.02.16)

以前,读完一册书,还写些当时的想法。现在读完以后,就只记下阅读过书籍的清单,甚至有些想不起来的。聊胜于无。

  • 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作家出版社
    老画家在欧洲写生,趣事趣文。
  • 当年明月《元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国友谊出版社
    系列的第一卷,前半部还是不错的,但后半部失去了趣味,很难想象这个系列后面的书了。
  • 十年砍柴《闲看水浒》同心出版社
    勉强读完。
  • Bill Porter《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当代中国出版社
    英文书原名:Road to Heaven: 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深山中寻找隐士。他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远比一般中国人多,不少有趣的细节。一些轻描淡写的文字,类似《徐霞客游记》。
  • Alan Lakein《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金城出版社
    以前"不懈"读的书籍,现在发现自己错了。
  • Tim Harford《卧底经济学》中信出版社
    英文名为: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或者说身边的经济学。
  • 《丰子恺谈建筑》东方出版社
    原来应该是个长文,插图以后变成了一本书。非常通俗,几乎没有建筑学术语,同系列中,应该有关于音乐等等的。
  • 陈丹青《退步集续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纽约琐记》,一直"退步"来。书最后竟然有几段博客上的文字,最后陈丹青在关闭博客声明中说,搞学问搞艺术,不能在博客上呀。读此书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受了作者的宣传,买了基本木心的书......
  • Daniel L. Pals(包尔丹)《宗教的七种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原名:Seven Theories of Religion. 读了很长时间,值得写写读书笔记的一本书,等看第二遍吧。书中有大量关于理解和分析宗教的理论,书中以介绍为主。提到分析宗教(广义上的),不能简单采用化约论(例如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关于宗教的论述),但反过来,如果搜集大量资料又不是太现实(例如泰勒和弗雷泽的工作)。后者的问题在于,不可能绝对的全面,不能够完全客观。

Comments (5)

[随感随想] CD, mp3, APE/FLAC, 音乐

记得,一次被音乐深深感动是在大学里,磁带随身听里不断地放着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田园》。后来,升级换代成mp3播放器,下了不少音乐,携带便利,电池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很难找到那种听音乐出神的感觉。

最近比较了一下,用ape文件刻录的CD和压制的mp3文件,竟然发现不小的差别。一些在mp3里听着比较"平庸"的作品,到了CD里,竟然那么丰富细腻,以前竟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区别(!)。这里,先比较一下几种音乐格式的比特率:

CD: 800-1200 kb/s
ape: 600-700 kb/s
mp3: 128-196 kb/s

网络早期的音频文件,讲究的是高压缩比,因此mp3才如此的流行。但实际上,对于音乐本身的有损压缩,还是非常明显的。相比较,ape/FLAC 等无损压缩文件,虽然体积不小,但效果好得多。这种差别,其实还是特别明显的,而不像有人说的,需要耳朵特别的训练。压制mp3以后,很多细节和层次都消失了,对于交响乐来说特别的明显。用一个老的CD机,听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钢琴曲,声音远比mp3文件的细腻。

而寻找了一下支持ape/FLAC格式的mp3播放器,只有不多几种中国产的有这些功能,例如Onda(昂达),meizu(魅族)。难道是国内企业的创新?在欧洲购买起来不是特别方便了。看来听纯音乐,还需要回到CD时代了。也难怪 Hi-Fi 可以让人发烧......

当然,最好的是去现场听音乐,甚至在欧洲城市里,街头的演奏家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个就像看画册和去博物馆看艺术品的原作一样,画册的分辨率还是受到印刷技术的限制,暂且不论作品与印数品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前看美术史,就很喜欢波提切利的《春》,到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一看原作,竟然远远好于想象。且不论体量,色彩的丰富也远非铜版纸精印可比。

PS,计算机上的通用播放器,可以用foobar2000。装了插件就可以听ape,还有插件支持直接刻录CD的。

波提切利的《春》,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Commen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