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天气
8:00-10:00 晴天
10:00-12:00 阴雨
12:00-14:00 晴天
14:00-15:00 冰雹
15:00-16:00 大雨
16:00-18:00 晴天
天黑......
8:00-10:00 晴天
10:00-12:00 阴雨
12:00-14:00 晴天
14:00-15:00 冰雹
15:00-16:00 大雨
16:00-18:00 晴天
天黑......
最近看的两部纪录片。
《宗教的荒谬》(Religulous),题目是Religion和Ridiculous的组合。采访了不少相关的人事,宗教人士、科学家、政治家、利用宗教赚钱骗钱的。甚至有一个人,自称就是耶稣的。Bill Maher不愧以前做Talk Show的,问很多问题都是带刺的,难以回答。最后那段,讲到宗教危害的时候,确实有点意思。说造成历史上对于人性伤害的事件,大都是由于人们相信他们知道,而不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而宗教就强化了前者。 以前的想法,世俗化的宗教对有些人来说还是有利的,但至少是无害的。如果,从承认无知、到无知地确信全知,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2400年前,苏格拉底就说过,"我知道我无知",只不过太多没有他聪明的人,不愿意这样承认。他们更愿意依附于那些看似确定性的东西,可能只是因为那个东西比较简单。
《时代精神2》(Zeitgeist: Addendum) 是基于阴谋论。其它著名的阴谋论,包括9/11事件的民间版本。纪录片题目Zeitgeist用来一个德语词汇。注意到,里面说磁悬浮的一段,背景是浦东机场,说的是在日本。简单的事实都可以搞错,更不用说里面的假说了。算是很好的想法,但实现起来的困难度,难以想象。里面提到的维纳斯计划(The Venus Project),好奇地寻找了一下那个网站。发现还是基于金钱运作的,靠的是卖书卖光盘卖房子,所以,根本的变革,概念上是新的,实现起来就类似天方夜谭。关于经济体系的论述,比较赶时髦地选择了贷款和货币的话题,算是比较明显的"机会主义"作风。关于能源的那段论述,也是没有太多事实的依据,漏洞百出。固然是一个基于科学技术(Technology)的社会体系,那些基本的科学事实 (facts),至少是要有所考证的。
相比较而言,更喜欢前面那部纪录片。可能《宗教的荒谬》显得太不严肃,而类似娱乐性质。但后者严肃的表面之下,是比较空洞的支持材料。比较接受采访的人,《时代精神2》只包括了一个畅销书作家John Perkins和维纳斯计划的两个相关人员。而在《宗教的荒谬》里,仅仅与宗教相关的神职人员,就包括正统的天主教神父和基督教牧师、小教堂的神父、曾经的摩门教信徒、某几个"邪教"组织的"教主"、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学者。可以说采访人员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着一定的选择标准,以形成一个最后的比较全面的覆盖。
这是在政协会议以后的一张照片,整个场面很“和谐”。第一眼看到,以为是达赖喇嘛送她的哈达。后来发现,写了这么大几个字,不知道LV给广告费不。
如果那个企业还算是国有企业的话,不知道小琳老师年收入有多少。据说,小琳老师还当了2008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可谓坐拥名利。不过,反过来想,按照小琳老师一贯的“高调”作风,再没有影响力,那一定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当年,马海林老师写了句李家“家天下”,搞得《证券市场周刊》都被“和谐”。
由于最近两周,随时都有可能从办公室消失,而且消失的时间还不短,至少一个月。几个有合作的人,催得特别厉害。说要在休假前,出点可以用的东西。搞得在休“大假”前,特别忙碌。罗列一下,免得休假回来忘了。
(一)项目组。由于需要在最近10个月内,写一个对于未来10年以后,若干实验的申请。谁可以料到10年以后,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申请,感觉就是在乱写,还需要让别人感兴趣、让别人出研究经费。这里写的,大部分都是属于“Version”,例如,说在10年内教一匹马说话之类的话。不知道10年以后,有谁看见了,会不会笑掉大牙,或者发到Joke版。
(二)薄膜后屈曲的模拟。与JHU和MIT的合作,其他人都主要是做实验的。这边模拟点东西,然后讲2个理论猜想。到去年年底为止,只能说第一个故事,就是晶体在应力作用下生长。至于在哪种应力下生长,就是第二个故事。后面那个,费了牛劲没有搞出来。据合作的人说,这样写出的文章只能发档次低一点的文章,例如Nature Materials。当时听了,有点犯晕,不知道到底什么杂志算档次高了。最近,终于折腾出来第二个故事,把所里的美国同事高兴得,将本来就不小的嘴,咧到耳根好几天。他们终于准备冲一篇Science了。不过估计“凶多吉少”。
(三)金属玻璃的模拟。这个东西,也是和一个做实验的合作。但问题在于这个做实验的,几乎不懂模拟。那天看到一个线性分析的结果,问我,怎么没有耗散哪?毕竟模拟是需要参数的,没有输入,怎么出希望的结果呢。这个问题,主要是比较有趣,用ABAQUS的脚本写程序。生成的模型比较有趣,那天被同事看见,问是什么,我说是奶酪,说最近在研究奶酪的力学行为。
(四)小尺寸实验。韩国同事的一个想法,他以前也是做模拟的,现在转做实验。发现有一个理论,被实验界的接受很久,却是错的。
(五)自己的工作。其它都算是“兼职”,这个是本行。秋天有两个会议,日本和中国,需要一点新的结果和文章。还有,想做的几个方向......
“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