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生命的风景》(2000年4月11日)-

《生命的风景》
吴冠中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读于钱学森图书馆新书阅览室。 ( K 825 . 7  108 )
 2000年4月11日读毕。

 开始的时候是在读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因文字及观点的问题而未能读下去,于是换了此书,竟能一读而毕,不忍释手。 两本书都 谈及文革中的人与事,而且几乎都是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写身边的故事。读来却有不一样的效果。那些作为文

字的故事都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但表述时却不同。作为历史学者的周一良用极理性的文字去写那些故事,因而显出生硬与刻板,或许他有他个人的观点,但那些故事却是难以去读的。而作为画家的吴冠中则用感性化的笔调去写,因而每一故事中都 饱含情感,他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动人。

 开始的时候很不喜欢周的观点、首先他是作为一个历史学者的人来写自传有,而在文字 里透出的是一种“小”有种必怨言之感,因而两者产生了矛盾。他或者放下理性的担子,换一种笔调会更好。后来与淑回的路上,谈及这本书,谈及职业与生活。她说“历史太沉重而不如艺术可以变得放进个人的生活之中。”似乎也对,无法去强求别人怎么写,而在于自己怎么去选择地读。于是选择了读吴冠中的文字。

 吴冠中的文字轻松幽默带上了很浓的艺术家(诗人/画家)的气质。他完全是用亲历者的笔调去写的,或许亲历的事也可以去跳到事外去写的,但亲历的笔调含着情感,于是去感动(吸引)读的人,读者一同进入。一同回忆,一同喜一同愁。

书中有两点很值得一提,一是对美的追求,让我同时想到了白居易,也就是大众化,但不是庸俗化。吴结合了现代西方美术风格与中国的传统,在他的画中显出的是一种韵,一种传统文化的韵味。而且在内容上求“大众化”,意及寻找一种普遍的本质的美。另一点便是那种对一件东西的“痴”。以及这种“痴”对人生的改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语:

 “见过一幅漫画,画一个瘦的诗人手里捏着一枝花在独自闻香,路旁两个行人在悄悄私语:“诗人是做什么生意的?”------《歧途》

只因为痴迷,并不在意旁人的观念,然而去改变,难道仅仅是歧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