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黄河青山》

《黄河青山》

——黄仁宇回忆录

张逸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103购于西安东门路天德书店。

20011229读毕。

 

这本回忆录是在80年代完成的,并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的,有不少时空的转换,似乎不是写“回忆录”,而是对往事进行梳理。分为两部,国内与国外生活,期间有不少略过的事件,叙述者并不在意于它整性,而着重对叙述事件的看法。

 

阅读过程中发现作者对中国现实的关心,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并且作为接触两种文化的学者,致力于使美国社会及学界了解中国。也因为这样一种夹缝中的身份,其观点也较难为美国学界所接受,其间的遭遇也在书中有多层的体现。作者却不因此而改变,坚持观点,忍受着现实。只是写完回忆之后的十多年的生活描叙无从寻觅,也不知道作者如何去看待以后事件与之前的境遇的。

 

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之前的黄仁宇,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个人经历,而且是在历史变革中的经历。于是在以后的历史学家的生涯中也往往出现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如博士论文《万历十五年》的学科交叉的另类的叙述方式,也的确会不易为正规所接受。幸而有作者的信念所坚持。

 

对于中国,黄仁宇强调的是中国上下层结构的脱节,难以从数学上管理以及长期的历史合理性。观察本身体现出一种留意、关注和思考对问题看法也不走极端(如对蒋介石、毛泽东历史作用的看法),也因此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批判的同时似乎也应该注意到黄仁宇思考独立与冷静,并不按主流与权威为导向,而这种独立的代价便是孤独。人在孤独中的思考会怎么样,怀疑自己以至放弃,还是坚定以致固执,黄仁宇的个人经历便是一种。他不忌讳写到自己的被解骋,甚至写到了当时的真实感受,阅读时可以确实地与作者共同经历一个回忆过程,一段人生。

 

《南方周末》还评其为年度的好书,而在《万历十五年》出版时,它又受到什么评价呢?两者可以比较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