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读书笔记(2001)

黄仁宇《黄河青山》

《黄河青山》

——黄仁宇回忆录

张逸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103购于西安东门路天德书店。

20011229读毕。

 

这本回忆录是在80年代完成的,并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的,有不少时空的转换,似乎不是写“回忆录”,而是对往事进行梳理。分为两部,国内与国外生活,期间有不少略过的事件,叙述者并不在意于它整性,而着重对叙述事件的看法。

 

阅读过程中发现作者对中国现实的关心,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并且作为接触两种文化的学者,致力于使美国社会及学界了解中国。也因为这样一种夹缝中的身份,其观点也较难为美国学界所接受,其间的遭遇也在书中有多层的体现。作者却不因此而改变,坚持观点,忍受着现实。只是写完回忆之后的十多年的生活描叙无从寻觅,也不知道作者如何去看待以后事件与之前的境遇的。

 

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之前的黄仁宇,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个人经历,而且是在历史变革中的经历。于是在以后的历史学家的生涯中也往往出现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如博士论文《万历十五年》的学科交叉的另类的叙述方式,也的确会不易为正规所接受。幸而有作者的信念所坚持。

 

对于中国,黄仁宇强调的是中国上下层结构的脱节,难以从数学上管理以及长期的历史合理性。观察本身体现出一种留意、关注和思考对问题看法也不走极端(如对蒋介石、毛泽东历史作用的看法),也因此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批判的同时似乎也应该注意到黄仁宇思考独立与冷静,并不按主流与权威为导向,而这种独立的代价便是孤独。人在孤独中的思考会怎么样,怀疑自己以至放弃,还是坚定以致固执,黄仁宇的个人经历便是一种。他不忌讳写到自己的被解骋,甚至写到了当时的真实感受,阅读时可以确实地与作者共同经历一个回忆过程,一段人生。

 

《南方周末》还评其为年度的好书,而在《万历十五年》出版时,它又受到什么评价呢?两者可以比较吗。

发表评论

Van Loon’s Geography

Van Loon’s Geography

--------The Stony of the World

H.W. Van Loon     海南出版社

 

2001514购于西安东六路书店。

20011228读毕。影印本。

 

面对地理的话题,Van Loon 仍然使用他一贯的叙述方式,正如副题表明的,讲故事。文字是简洁生动的,只是这一次的话题没有什么一条连续的线索,是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讲述相关的事件。似乎仅是借着地名在叙述,很难简单地归入“地理书”之一类的。

 

少了叙述的连续性,散落的文字读来没有什么条理,似乎忽略某一段落也无关紧要,而书后的索引则是以后的使用提供方便了。

 

房龙仍然在他的讲叙过程中不断表现自己的取舍价值观,甚至有时可以使人忘却原先的主题。对于原文的阅读则是一种帮助,提起兴趣、去理解、去共感。

 

海南出版社的这套影印版的English Reading Library,也于外研社的一些专业影印书之后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但所面对的读者仍然有限,于书店中见到的情况是文库的几册热销,而其余的则相反,也将为出版社下一辑提供一种选择的参考。

 

当然希望更多。已购且列入读书计划的有Mark Twain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van Loon: Tolerance

 

Comments (4)

丁东《反思历史不宜迟》

《反思历史不宜迟》

丁东      上海三联书店

借阅于交大钱学森图书馆。(T 267 583 )

20011213读毕。时南京大屠杀之纪念日。

书为“叩门者丛书”中之一册,装帧设计者为范峤青。集中收录主国作者生活读书中的随笔。题名所言及之“历史”多为“文章”中的史实,文中多篇文章涉及。

 

读后有几个较深刻的印象,其一是对文革人事物的追记,作者的经历和耳闻目见成为冷静分析的材料。作者谈到为何不能广泛反思历史的原因时,指出并不是没有进行反思,而是这样的行为存在于民间而与别的原因无法展示。另一方面是对自由思想的追求,通过作者的实践和对几个人物(自由思想者,如顾准、王小波、遇罗克等)的回忆来实现。而往往这种思想自由的权利的争取会遇到无法想象的阻力,而这种自由状态也需要人在困境中为自己维持,保持一个可以自由思想的空间。以上可以由上述人物的经历来看到。

作者的写作与表述的方式较为直接,有些对事件的评论显得十分刺眼,奇怪在于为何可以轻松地变成出版的铅字,难道现在的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变化?却为何没能注意到这种变化呢。便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思考。

 

由是也略可见出上海与北京三联的若干区别来。践中是否需要自由思想的实践,然而在这实践中是否需要些更新的东西呢?而不仅是通过显得突兀的话语来表达,是在此之后有更一层的思考,探索一下根源所在。这不正是知识分子职责吗?在批评之后,思考些什么。

 

从中获知不少关于王小波等自由思想家的信息,作者也常是通过一手资料所得。满载而归。

发表评论

黄仁宇《地北天南叙古今》

《地北天南叙古今》

黄仁宇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

2001年购于西安东六路天德书店。

2001129读毕。

收录的文章较为杂乱,正如题名的“地北天南”,时间跨度较大。内容大都与历史学者笔下的历史无关,按作者的说法是可以看到历史学者形成观点的侧面。

 

黄仁宇经常谈及的观点是“历史上的长期之合理性”(long—term rationality of history p 167 )。这样的观点在以前读的几册书中,如《万历十五》,能看到它的去用。仅从字面是意义上似乎有不少可以辩驳的理由,为何没有偶然性与人为的作用等。但仅以作者的一个看法即可解决问题,即如何看待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个人对历史的作用是受到时代所限制的,而不是孤立地作用的。由此去看待历史中的人物。

 

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合理性,以及忽略“长期”的作用,则容易得出些奇怪的结论。黄仁宇的文章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许是由一个作为历史学者的个人出发的价值选择观点。如黄仁宇对蒋介石的看法,运用了大历史的观点,或许蒋的实际作用被我们忽略,但作者在逻辑上存在问题。第一,“长期”,在长期上的合理性并不能个别化到某一特定时期;第二,证明了“历史的合理性”,并不能推出个人的合理性。(这里不论人物的实际,而仅看一下逻辑而已。)

 

此集收录有黄仁宇早期的文章,另有两篇以第三人称写自己的感受的文字(《摩》《从》)。总体上来看,比较杂乱,可作用散文集来看。读来也十分轻松,所写人物事件也是与作者及其时代相关的。

发表评论

《霍金讲演录》

《霍金讲演录》

杜欣欣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27购于西安沙坡旧书店。

2001126读毕。

 

书的原名为Black Holes Baby Clnirerses and Other Essats ,包括霍金的十四篇讲演及访谈。

 

内容大多是以通俗的方式去讲些物理学的理论,与《时间简史》有些类似。最吸引人的是霍金讲到自己童年、成长以及在疾病面前的奋斗。他的成功同时也是他与困难奋斗有过程,相当于一个人孤独地承受命运的无法抗拒,却永不停止对于科学的追求。那种体验超于常人的艰难,再加上物理学本身的美妙,是人们喜爱他的主要原因。

 

霍金说他十四五岁()时便知道以后要干什么,我自己呢?那种人生目标存在后的奋斗,或许更让人满意;那种目标的坚定,也提供了止于现状的动力。找到之后,便会知道如何去追求…..寻找那种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