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1 月, 2005
关于文献管理软件 EndNote
《西学东渐—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l 《西学东渐—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樊洪业 王扬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借阅于交大钱学森图书馆。 (Z228 44 C.32)
2002年11月25日读毕。
Science翻译成“科学”,确实未曾了解并询问过其中的原因。科学首先由传教士带入中国,利玛窦们与中国的文人共同引入这样的观念,而引入的过程需要与中国传统的观念类似(即共同的基点),于是徐光启们首先便将Science翻译成“格致”。后来又见到日本将其译为“科学”,亦由于引入,意为“分科之学”。也可从中见到多相的交流。传教士并不是为了向中国输入科学思想的,而其最终的目的应是宗教上的,传教士中应也有科学素养高的人物,但由总体来说总是种意外的产物。一般观念上来说,中国是封闭的,但由这一段历史来看,至少在民间,如文人仍是由开始便喜欢并乐于接受科学的观念的。传教士们带入的科学与技术(如数学和医术)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民间的欢迎。
传教士们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切入口,与中国厚初文化结合而进入,最终引起根本性的变化。“格致”一译将Science归入儒学的一类,而“科学”一译则是对应儒学的不分科而产生的。由是也可见到传播影响的过程。书中也见到不少先驱者们的努力、足迹。同时借来一册名为《西方科学的起源》,而此书则是谈论到了“中国科学的起源”问题。
本书在内容上取胜,但在总体编排上则未能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或许两位作者以学“科学”出身,而未能更好把握“综合”这一工具。本书应是各章节写成之后的汇合,而不是“综合”,章节之间重复以逻辑顺序上存在一些硬伤。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l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上海译文出版社
购于苏州观前新华书店。
2002年11月22日读毕。
这本书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便已从书店抱回家中的,有几次尝试阅读,却始终没有超过前两章的。似乎还有翻译的野心,这种形式的翻译应该只是强迫自己“啃书”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也并没有完成。直到这一次才终于完成了,虽仍是理解不深,语言上的困难也可想而知,幸而此书有些解释,对一些出现的文化、语言及故事本身的问题提供一个理解的基础。这本书的阅读也需要成为所上英语课Book Report的一份。
Sydney Carton在文中的地位应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他的“戏份子”很少,在前半部中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也只是到书快要结束时才真正体现了作者所真正颂扬的为爱而牺牲的精神。Carton也应算是一个无闻的小人物,但最终由于对Manette小姐的爱而展现了他人性中的光明闪亮。而当小说走向高潮的时刻,他那片刻的闪现,便已成为小说让人难以忘却的原因。Manette医生的经历是艰苦和悲剧性的,而造成他这一切的却是他内心中的善。与Carton不同的在于,他所想完成的结果却是以后他所不愿发生的,这应该便是一种悲剧性。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是法国革命,书中的Guillotine是经常出现的,反映了革命本身暴力的一面。与其类似的也有革命的非理性与暴虐,如典型人物Madame Defarge的复仇。而Darnay(Evremonde)虽然努力脱离与家族的关系,却仍成为革命的对象,对于Darnay来说是命运,而其实却是革命的非理性。中国现代史中类似的案例很多,这种非理性的造成原因有二:规则的假理性(如对Darnay的审判),以及这种“理性”得以生长的革命的癫狂。似乎是矛盾的,却是存在的。
继续读下一册“Life on the Mississippi”by Mark Twain,开始一段旅程。
George Basalla《技术发展简史》
l 《技术发展简史》
[美]乔治.巴萨拉
周光发 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George Basalla,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借阅于交大钱学森图书馆。(T—09 502)
2002年11月5日读毕。
Cambridge History of Science Series 中之一册。这本书的作者应是此领域中的专业人士。技术与科学不同,让人感觉到随时间的阶越型的发展,其原因由作者归结为:“关键性的先有的同类事物缺失或不为人知;发明家作为英雄的形象出现;技术和社会经济变化的混乱。”领域以外而无法深究的人们便会有断续的感觉。正如对一连续函数的截断,只能见到高于某一阈值才能进入公众的视野。
作者在文中列举的实例让人重新去审视技术。书中也有谈论不少有趣问题的,如技术与科学的分离与综合、创新的话题等。按照原文的题目以及书中的多次提及,书名的翻译应为“技术进化简史”。作者经常将技术发展与生物进化进行比较,因此便有技术的创新与选择的问题。从文中的论述技术创新本身也是基于一种对传统的变异,并且往往自身会带有变革的阻力,而至于选择的力量也有优胜、劣汰两方面的影响。而技术发展本身的影响因素也很多,作者将其与社会文化等因素相联系而讨论,也较为新颖。最后也提出对技术进化的评估也应与社会因素相联系。
在文中众多的新观点的论述中,作者也强调了此方面其他学者的工作,有褒有贬的评论,总不纳为一己所有,应也是专业人士的起码的素质。反之,虽于门外人士有所显耀的功用,但其它的人们便亦能一眼所见,由是也可见到观念本身的一种延续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