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读书笔记(1999)

读书笔记:德莱塞《“天才”》(1999年11月2日)-

《"天才"》 
The "Genins"
[美] 德莱塞   主万、西海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年3月13日购于交大中区书摊。
1999年11月2日读毕。

写作为艺术家的尤金、威特拉在那样一种社会下的变化。分三部:早年;奋斗;反抗。与《美国悲剧》相比较,还是较喜欢这篇,虽然后者在结构、深度等方面都更优秀,但无法用理性的尺度去解读感觉的。两部小说都有悲剧性,一个是失去生存的权力,一个是失去了爱。并且在最后都在寻求宗教(精神)上的一种依靠,也许是现实具有过强烈的悲剧性了。而且往往失去的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东西。

这部小说一开头便能吸引住人,那种不象《美国悲剧》中那种凝重,而反显轻快,平静地叙述。同样两部小说都用第三者全知全觉的角度客观而不显主观偏向的叙述,但这种平静下面褒贬自现。

两部小说中都提到了宗教,也许他在后文背景中,正如谈哲学。对生活经历后的一种精神上的体味。

安琪拉最终还是死去了。在科学与宗教的双重"保护"之下,也许这便是命运,正如尤金与苏珊的结局,无法再用理性去分析。但无法分析并不意味着不确定,人的一生便这样走过,做了许多的准备,结局却还是所料想之中的,但就是这样走过。

两部小说另一个相似之处,便是结尾处各描写了一种场景,它并不常见,并且描写得极为细致。一个是电刑,一个是和生产。且不论这些描写的必要性与实用性,仅描写本身便很具特色。那样的一种语言。

德莱塞是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作家。这些小说并不是我很希望读到的那一种,我在寻找那一类,同时读着别的许多。这正如吃菜。

另有"欲望三部曲": 《金融家》、《巨人》、《斯多噶》。


《中国文化地理》
   陈正祥
K928.6 14      三联书店

《书法艺术》   王冬龄
J292 13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借阅。

发表评论

读书笔记:杜查理《拿破仑》(1999年10月27日)-

《拿破仑》 (上)
杜查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借阅于钱学森图书馆。 (K835 .65 67  C.1)
1999年10月27日读毕。

仍然是一个神话,虽然最终是失败。但竟能凭借个人的力量由平民至国王。而且施展了个人的魅力。征服了法国,仍至世界。他并不完美,也许他在神话的部分。

在军事上,特别在陆军。他有自幼便有的天赋,有后期的奋斗。他利用新有兵种(?)炮兵,并且在战争中发挥灵活变化的特征去战胜对手。但他又不仅是统帅,他与士兵在一起,冲在部队的前面。他怎能不征服他的士兵和敌手。有失败,并且最终是失败,但在这方面,他确实是真正的人。

作为人,他有他的感情,德茜蕾.约瑟芬......虽然他对女人的看法并不为我所同。但有这方面与征服世界的过程一样,是一种喜剧,也是悲剧。

怎样去看待和理解拿破仑,也许他被人们当成一种象征,却失去是原初的模样。传记的语言较优秀,不过传说的情节很像故事,尴失去了实感。到底是一个人不是一种象征?

发表评论

读书笔记:柯维《与成功有约----全面造就自己》(1999年10月27日)-

《与成功有约----全面造就自己》
[美]柯维  顾淑馨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借于交大钱学森图书馆。 ( B 848 . 4  4 )
1999年10月27日读毕。

属"心理励志"丛书,与以前读过的一些有关成功或人际关系或通俗心理学方面的书不同。它并不注意"技巧"的培养,而求自我的完善,心达到成功的目的。这几日恰巧在思考"成功"这个概念,且不论此,只写些有关此去达到目的的过程。

许多"成功学"(估且这么叫)了书籍,利用人们急求成功,而写一些小的窍门,因而显得急功近利,十分庸俗,并且是否能达到目的,或者是否有作用还成问题。而这本书很特别,它注重个人本身品质的培养。

于此,提出七个原则。如下图。(原笔记上)

而书则是对这一整体系统的解释。立论点以外,各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新的东西,只不过组成了这样的一个系统。不过语言类还很优秀。

书中说要仔细地利用,其实如果掌握了实质慢不必再去寻找。况且许多并不是具有针对性的,只写普通的东西。

这样的书,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如此的题材完全可以这样地从容地去书写的。

 

发表评论

读书笔记:张国荣《唐诗三百首译解》(1999年10月25日)-

《唐诗三百首译解》
张国荣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借于钱学森图书馆。 (I207.22 77)
1999年10月25日读完。

每篇诗有作者简介、注解,译诗及评析,只注意诗本身,附读作者小传及评析。至于译诗则不去看,即读新诗则不必读译,即读唐诗则更不必去失原味。书中评析都有妙语。诗有绝律之分,各体中最喜古风(乐府)和五绝,读其出于自然味道。

原想种读方法,不及借期,粗读而过。

唐诗宋词元曲,按通常的看法是前较后的成就大,但自己的喜好相反,喜元曲活泼,宋词章节变换,较之两者唐诗则不及。其原因又可另解释为自己喜欢自然活泼的东西,而去不为其长中寻找,当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平静地去说,唐诗有自己的长处,虽不是酷喜的。

Comments (1)

读书笔记:巴尔扎克《都兰趣话》(1999年10 月20日)-

《都兰趣话》
[法] 巴尔扎克   施康强 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年4月2日购于交大书香广场。
1999年10 月20日读完。

始知这本书是从《读书》上的一篇文章,内附几张原书的插图,并有些很短的说明。幸而这本书中也有这种风格的插图,添色不少。原以为是"人文版"的书其封面设计等装帧极似。

内容似仿《十日谈》,原计划是分十篇,每篇十个故事,却只余三篇完整的。那种风格完全不是以前所理解的"巴尔扎克",甚至有相反的趋势,也许这就是多样性吧。书里"只谈风月有"然而稍加辨别便可见到一些别的东西。然若只就"风月"而谈亦有几篇结构,内容极佳的篇章。

另一便是语言风格,一种非正统的野味散于纸上,就文语言而论,决严肃不起来的,别的方面且先不论。

这竟是读巴尔扎克完整的第一部书,在一种未成形观点中先接受这样的巴尔扎克。也许还是俈件好事,不至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

不妨随便翻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