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5 月, 2009

“五毛党”

前几天,桑林志上有篇文章,谈论杭州那辆车的时速。博主是搞科研的,引用了下面的一张图,关于撞击距离和车速的关系,是别人比较模型和数据的图。结果,被后面回复的人说成是"五毛党"。唉~这个世道。

wrapprojection2.gif

那个"20米远,5米高"的说法一出来,大家都纷纷开始用高中物理知识来解释,算个大概时速。以前说过,我不太关心具体的时速,反正都是超速,也造成了同样的后果。不过还是要强调几点,实际的碰撞过程,远远比高中物理复杂。先不说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车重、车型、撞击角度、体重、抛物线高度以及距离等等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理想弹性碰撞,看到那辆肇事车的照片,左侧和车窗的严重破损,其实就是一个耗能过程,材料通过塑性变形、屈曲、和断裂系吸收能量,包括碰撞时候发出的声音。更不用提,人体组织具有一定粘性,可以吸收和消耗一定程度的外界冲击。倘使忽略这些因素,那么一般算出的都是一个速度的下限。

而上面那张图,也是存在不少问题的。第一,看到的是20m这个距离,模型给出的车速从36到72km/h,误差很大。而模型这么大的误差(灰色区域),在于实际数据(黑色三角)对比过程中,都没有涵盖所有的数据点。甚至,我还可以给另外一个极端的模型,说无论人飞多远,车速在0到500km/h之间。所以,根本上这只是一个参考。桑林志上引这个图片,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多一点参照,总比胡乱质疑的好。

我比较相信的是,基于现场刹车痕迹和轮胎类型得到的结果。而这些细节在杭州交警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当时在想,如果那批人不都是些官员,而有一两个搞技术的人,说点"实话",情况就会好很多。比如,在陈述肇事者方面证词以后,讨论一点具体的现场测量过程和数据,然后说调查正在进行。这样的效果远远比直接 采用肇事者方面证词好得多。类似于写科研文章,你不说过程,只说一个结果,而且这个结果来源可疑,别人怎么相信你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天堂里的那些事

发表评论

Paper, Paper, Paper......

Tora! Tora! Tora! (仿那本电影的名字,可惜没有原版的气势)

上午,就把那篇大改以后的文章投了出去。之前,看来看去,发现可以改的地方越来越多。和老板坐在一起改了几遍,大都是针对评审人意见的回应,回复的信件写了慢慢4页。1年多前的工作,现在又有些新的进展,总是忍不住想加加减减。坐下来想了想,其实,没有必要去那样修改,否则应该算是新的工作,而不是在做修改文章的事情了。好杂志就是快,上午寄出的修改稿,刚才就通知说,主编已经在处理了。不管接收与否,好歹效率非常高。另外一篇,一周多前寄出的修改稿,一直没有任何回音。由于是小改,其实已经接收了。前面催那主编两次,这次都不好意思再写信了。

旧文章投了,坐在办公室里就写写新文章吧。于是,开始写一篇年内会议上的文章,越写越觉得发到会议上有点可惜了。所谓"瘌痢头儿子"效应。原先只有模拟的,用博士论文里的方法,后来拉来一个做实验的做coauthor,就做了点新的模拟做对比。对比的结果,在我意料以内,做实验的人倒是很惊奇,说既然如此,就画个这个图,列个那个表......拉拉杂杂,篇幅似乎要超出会议论文的限制了。

为什么写这样的题目?其实就是现在的状态,整天在那里,不是修改旧的文章,就是在制造新的文章。搞了一堆没有人看的文章,也不知道有什么贡献。唉~~现在觉得,做做研究、写写文章都不算痛苦,有时候还是有挺多乐趣的。相比而言,投出文章以后,要么与审稿人争论不休,要么漫无边际地等待,都是比较痛苦的情况。可能现在还是太看重了,投出以后不再关心,倒是一个不错的心态。

最近一个到国内找工作的同事说,现在国内"一流"大学都是要求,以第一作者发IF(影响因子)大于10的文章,就直接给教授位置。我们领域算是工程学(Engineering),最好的杂志IF只有3。倒想问问,那些做面试评委的教授们,有几个人发过IF大于10的文章,coauthor都算!

Comments (3)

天堂里的那些事

2009年5月7日傍晚,在号称"天堂"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事情,和后来一系列事情。第二天,就看到几个论坛上铺天盖地的讨论,一直不愿在当时写些什么,总觉得有些表面下的东西。到底这件事情触及到了什么?

很多人说是仇富心理,比较到被农用车或者出租车撞,就不会有这么大的社会效应,而恰恰现在就是所谓"富家子"。其实,仔细想想,根本就不是什么仇富,而是对于那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忍耐已经到了边缘。肇事者的母亲,第一时间到现场,首先想到的是打电话找关系,搞定这件事情。网上流传的肇事者朋友在现场聚集调笑的照片,让观者愤怒。其实,不仅仅反映出的是他们对于生命的默视,而是他们对于类似事件的熟悉。父母的行为,耳濡目染,无论出了什么事情,几个电话,一堆臭钱都可以搞定,不用担心。

事发第二天,杭州交警就做了一次新闻发布会。里面采用了一些模棱两可的手段,这也是之后提问时间的焦点。例如,车速的问题,采用的是肇事者开另一辆车同行朋友的说法,说当时看了一下码表,时速70。而对于路人的证词,交警提到他们无法正确估算时速,这个我也没有异议。无论如何,70km/h 也是超速。如果我在现场,想问的问题是,

对于那两辆同行的车,司机自己都承认开到70,也是超速,你们如何处理了?对于同样违反交规的人的证词,你们是否可以采信?

类比一下,三个人去抢银行,枪杀了一个人,另外两个劫匪证实第三个人没有开枪,警察怎么处理他们的证词?杭州交警的做法就是,放走另外两个,然后说按照两位证人的证词,说第三个人没有开枪?对于时速是70,还是100,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毕竟导致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夺取了另外一个青年人的生命。想了解的是,交警到底是如何办案的,什么样的流程,怎么拿到证据的。

在西方国家,类似权钱交易的事情也是不少。近的就有希尔顿家族的大小姐Paris,她在无照驾驶之后(驾照因为之前的酒后驾车被吊销),被判拘留45天。过了若干天,疏通关系,悄悄出狱。结果被新闻媒体盯上,铺天盖地报道。由此,还讨论了不少美国司法公正性的问题。而相比较,中国的新闻媒体太"和谐",不是事实上的"和谐",而是对很多不"和谐"的集体噤声。虽然在媒体上看不见,法制体系里的一些不公正,是大众心知肚明的事情。也可以解释这次事件之后,如此剧烈的反响。比较农用车或者出租车,农民和出租车司机没有那么多的"关系",可以影响到司法和执法的公正性。而一旦涉及到"富家子",在大众心里,早已经有了预期不公正的结果。只有出来抗争一下,才能改变。

这件涉及到大学生的事件,距离64事件二十年有些太近。估计到最后,一定是低调处理,"严惩"一下肇事者,控制言论,"和谐"一些论坛和博客。二十年前,社会不公、权钱交易、法制沦丧、言论控制,似乎尚未及现在的水平,至少没有这么赤裸裸。如今,一味表面上的"和谐",只能把社会推向悬崖边缘。而从现在来看,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比较渺茫。

上个世纪初,鲁迅在《野草题辞》里这样写: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表面上的"和谐",恰如我们能见到的地上的"野草"和"乔木","地火"却一直不见。

我想,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次公正的处理,而是在呼唤一个公正的法制体系。它不受金钱、权利、媒体的影响,一视同仁。

......

上面的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中国一个号称"天堂"的城市里。其它的中国城市又会怎么样?

Comments (5)

小羊同学近照

第53天,5320克。个头不大,块头不小。

IMGP0640.JPG

......1) 不知道想到什么高兴事情了;2) 哪天我也写博客

IMGP0622.JPG IMGP0755.JPG

更多照片

Comments (12)

Pentax K20D

N年以前买的 Pentax istDS,现在快门数已经快1.5万次了。由于是单滚轮,调整太多,把滚轮都磨得差不多了。前阶段,拆开清理一下,问题还少些。开始关注下面一台单反了。以前写过一篇《对下一台DSLR的要求》。现在看来,等Pentax出全幅,估计几年以内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了。其实宾得在2001年,已经搞了一个全幅单反样机,MZ-D。一直没有到市场阶段,只能进到博物馆里。

protdig1a.jpg protdig1b.jpg
夭折的宾得全幅单反,MZ-D(2001年)

如果是搞工程技术的人,还是比较喜欢Pentax的产品的。第一,好玩,尤其是手动头。二手老宾得PK口的镜头不少,用户的评价是,宾得的镜头是最有"德国味道"的镜头。何况还可以转接M42头,德国ebay上白菜价。手动头用熟了,在某些层度上比自动头还方便,对焦以后,就咔嚓快门就可以了。第二,宾得比较实在。硬件、固件升级、产品系列都是很实在的东西。宾得在市场市场上的弱势,其实部分的原因就是,不太讲究"策略"(玩阴的)。这个搞不过尼康,Nikon的系列,D40/50/60/70/80/90......,搞那么多干什么,真的有那么多功能上的差别?为什么不搞一个功能全点的、又价格适中的?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拉开价格差距,搞市场营销,有利可图。Nikon的低端产品其实就是阉割版本,客户想要某某功能,多交钱就是;再想要某某功能,再加钱。已经决定烧钱买单反的人,估计不太会注意型号与型号之间的性价比的。过一个阶段,再出个所谓"升级产品",只是加了某些功能,而不是革命产品。资本主义嘛。宾得就相对好得多,看中的那款K20D,号称是K10D的升级版。实际上按照dpreview上的评论,看到的是宾得实实在在地搞了新产品。换一个角度,宾得不擅长搞营销,现在混得快被Samsung合并了吧。

买K20D的话,应该就不需要再买镜头了,两台机器的镜头可以互换。前阶段,好不容易等到K20D机身价格下行到620欧,没有出手,忍了一下。后来涨价到650欧,今天一看,竟然涨到690欧了。电子产品还有不断涨价的.....郁闷......

pentaxistds.jpgpentaxk20d.jpg
左图:Pentax istDS(2004年发布);右图:Pentax K20D(2008年发布)

Comments (3)